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安溪:八旬老人“挑起”百亿产业

2018-08-02 09:15: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一根根不起眼的竹藤,因着一双不止息的创新创业之手,成长为一个造福民生的百亿产业。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安溪。

陈清河在制作竹藤作品。

东南网8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吴清远 文/图)

一根根不起眼的竹藤,因着一双不止息的创新创业之手,成长为一个造福民生的百亿产业。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安溪。

从竹编,到藤编,再到将钢铁与藤丝巧妙结合的藤铁工艺,几十年的创新创业,让安溪藤铁家居工艺业由草根工艺,发展成为年产值达130亿元的支柱产业。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年近八旬的匠人,他就是安溪藤铁工艺产业鼻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陈清河。

求学,苦练编织基本功

1956年,16岁的陈清河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上高中。由于家境清贫,为能尽早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选择就读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在交通落后的上世纪50年代,陈清河常常徒步前往厦门,一趟就要花2天时间。

1958年,厦门鹭潮美术学校改名为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当时,竹编属于冷门专业。“我仅有的两名同学,转学走读其他门科。”陈清河说,他成了竹编专业唯一的学生。

为留住这棵“独苗”,时任校长开始做陈清河的思想工作,并为他特设一个月2元的甲等助学金。“后来我选择了留下来,当时想法很简单,每个月2元助学金,等于有了半个月生活费,且学习竹编工艺毕业后也可以养家糊口。”陈清河说。

此后半年多的学习中,陈清河勤学苦练劈竹篾及编织基本功,熟练掌握竹编工艺制作各道工序。因为在校期间的突出表现,毕业后陈清河被邀请留校任教。

1962年,打造30件东欧国礼的任务,落到陈清河身上。“当时由我牵头,选了11个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关在车间里,用2个星期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如今,陈清河还留着个《云锦瓶》作为见证。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