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鲁迅文学奖|黄发有:“闽派批评”是一股重要力量

2018-08-13 22:42:14 树红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重视那些被学者所忽略的重要问题

以前的文学研究大都以作家作品为研究中心,忽略文学的传播接受,忽略读者的作用。博士毕业后,为了寻找自己的学术立足点,黄发有越来越重视那些被本学科学者所忽略的重要问题。

在改写和修订博士论文《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如果忽略了20世纪90年代媒体对文学的改塑以及各种力量对媒体的强势渗透,很多问题是谈不透的,因此他增加了对这方面问题的专题讨论,针对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文化、媒体趣味与小说创作的关系,考察文学环境与文学生产的互动模式。

后来,他逐渐深入地研究文学传媒,将研究重点从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逐渐转向文学传媒研究,也算是水到渠成。“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文学与媒体》、《文学传媒与文学传播研究》、《跨媒体风尚》等著作,都是沿着这一思路不断扩展和深化的结晶。”黄发有说,而《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一书,确实是用力最深的一本著作。

在获奖作品《中国当代传媒研究》后记中,黄发有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本书的写作,从搜集资料、写出初稿到反复补充与修订,前后经历了十五年的时间。似乎只是转眼之间,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博士成为一个两鬓星霜的中年人,想到这些,内心真是特别感慨!”

为了写这本书,黄发有做了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史料,包括简报、内部刊物、会议记录、稿费单据、审稿意见等稀见史料。在此基础上,他还访问了国内重要文学期刊、文学出版机构的编辑家和出版家,发表十余篇访谈录。“至于在会议期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媒体圈人士,那更是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这些鲜活的信息与目前已经披露的书面文献形成了有趣的参照,甚至颠覆了我原来从书面获得的理解与认知。”他说。

《中国当代传媒研究》用研究传播媒介的方式,重新梳理当代文学史。在研究方法上,他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跨学科透视与互动认知方法扩展研究视野;以史料发掘为起点,以传媒研究印证和补充文学史,以传媒研究拓展和深化文学史;从个案入手,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以内外结合的视角,研究文学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也就是文学生态;以定性研究为主导,以定量方法为辅助。

文学传媒研究当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当代文学传媒研究起步晚,底子薄,最近几年才渐入佳境。但就学术水平而言,还是一个较为荒僻的领域。

黄发有举例说,对重要个案的研究,应当有一种全局性的历史视野,即对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做出评判。有趣的是,由于文学传媒研究总体上还没有确立达成共识的学术规范,一些作家、学者和编辑家对某一家报刊或出版机构的定位,显得过于随意。文学传媒研究必须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必须客观、严谨,要避免人情、功利等因素的干扰。

他认为,当代文学传媒研究存在的另一个明显不足是,缺少跨学科视野,文学和传媒成了相互游离的两张皮,忽视了文学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分析。

“不少学者将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作为一个静态的研究对象,忽视了对文化语境的分析,缺乏对受众的群体构成和审美趣味的具体考察。有不少学术成果采用作家作品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文学传媒,作家作品的特性掩盖了传媒自身的特性,传媒仅仅是作为一种背景和装饰,不少著述只不过是披着‘传媒’外衣的作家作品分析。”他说。

谈及当代传媒研究现状,黄发有不无担忧地说,当代传媒研究与研究对象贴得太紧,问题意识和理论原创性不足,亟待提升。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当代文学传媒研究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断推进和深化。他希望有更多的学术同行进入这一片开阔的领地,共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接下来,我会更加深入地研究当代文学传媒,近期还在主编一套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重大出版工程的大型丛书‘新中国文学史料大系’。除此之外,我还在写一本关于当代文学生态的学术专著。当然,如果能抽出时间的话,希望能够继续写一些散文乃至小说。”他说。

相关链接>>>

人物名片:黄发有,1969年出生,福建上杭人,文学博士。2000年、2002年连续破格晋升为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2006-2016年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0年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文学史料与文学制度研究、当代文学评论。著有学术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文学传媒与文学传播研究》和散文集《客家漫步》《客家原乡》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唐弢基金会青年文学研究奖,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奖,江苏省333工程突出贡献奖、江苏文学评论奖一等奖、紫金山文学奖、齐鲁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