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出台防控指南,推动12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借助生态云构建联防联控一张图—— 福建:防治臭氧污染先行一步 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 魏然)8月,福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然而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全省上下开展的“臭氧防控”。率先出台臭氧防控指南,推动12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借助生态云构建联防联控一张图……在全国均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福建从顶层设计着手,打出组合拳,对症下药治臭氧,让蓝天保卫战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夯实顶层设计强调标本兼治 福建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位居全国前列,臭氧浓度总体保持优良,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何还要盯紧臭氧不放?“不能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必须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像抓雾霾治理一样抓臭氧防治。”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去年以来,受不利天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产业布局以及本地污染排放等因素影响,臭氧浓度有所上升,成为“拖累”空气质量的突出因素,特别是沿海区域臭氧污染问题凸显。 几年来,从源头上预防大气环境污染,福建坚持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实施比国家更严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面对臭氧难题,能否先行先试,探索一条可行之道?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福建率先出台《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控指南(试行)》,根据各地气候、地形和产业结构等特点,强调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 随后,省环保厅、发改委、经信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构建完善职责明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臭氧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力争VOCs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为补齐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欠缺的短板,我省还制订了印刷行业、工业涂装工序、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即将印发实施。 与此同时,我省还把臭氧整治列入环保“三合一”督察的重点,对存在推进不力、整改进度严重滞后、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问题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追责,夯实地方党委政府臭氧污染防治责任。 压力传导,各地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的核心,以臭氧污染防控为主攻方向,相继出台空气质量改善或达标计划,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履行行业指导和监管职责、企业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防治工作格局。 120个重点减排项目推动精准治理 “截至目前,已完成精准治理项目50个,完成减排比例38%。”指着大气环境精准治理减排项目调度表,省环保厅大气处负责人说,在各地上报的基础上,省环保厅筛选出120个省级重点精准治理减排项目,实行定期调度、通报、预警、督办、约谈等制度。据初步统计,这些重点项目建成可形成VOCs年减排量近万吨、NOx年减排量3000余吨,符合福建臭氧污染防控的科学比例。 靶向防治,对症下药。各地针对重点污染源协同管控VOCs和NOx,盯紧重点行业,盯牢重点企业,推动臭氧防控做精、做准、做实,并向纵深发展。 福州市优化产业布局,严禁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福清江阴工业区化工、制药、合成革等行业及闽侯汽车城VOCs进行综合治理;深化环罗源湾钢铁行业整治,减少NOx排放量。 厦门市通过分行业分阶段整治,目前已开启第三阶段对船舶制造维修、橡胶制品、制鞋和工艺品4个行业的整治。市政府已安排VOCs治理专项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对通过验收的企业给予补助,切实调动企业治污减排的积极性、主动性。 泉州市严格新改扩建项目准入,VOCs排放实行等量或倍量替代;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进一步提升泉港、泉惠石化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水平;推进工业锅窑炉环保升级改造。 莆田市深化对市区制鞋、包装印刷、涂料、橡胶、化纤、家具等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推进工业锅窑炉等环保升级改造,减少NOx排放量。 漳州市以涉VOCs家具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铁腕执法,推动家具行业企业涉VOCs工段密闭操作实现有机废气全收集全处理,定期更换废活性炭,并严格落实废油漆桶、废漆渣、废活性炭等危废规范化暂存、处置。 宁德市以漳湾区域为重点实施防控,强化漳湾工业区电池制造、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钢铁环保升级改造,削减VOCs、NOx排放。 我省还开展全省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强化对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等重点区域废气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查,营造执法监管的强大攻势和高压态势,共检查涉VOCs排放企业2000余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
相关阅读:
- [ 08-23]福建打出“组合拳”防治臭氧污染
- [ 05-06]积极防控臭氧呵护清新福建 福建出台《臭氧污染防控指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