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理解难题 如今年逾古稀的汤金华,1997年起曾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当时接手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全省“千里江堤”建设工程。 福建自古台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1994年起,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沿海岸线组织开展“千里海堤”建设,1997年全面完工。人马未歇,便挥师西进58个山区县(市、区),沿着“五江一溪”(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木兰溪)两岸,修筑、加固一道“千里江堤”。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管全省农林水工作,木兰溪治理的报告摆上了他的案头。 特殊的自然条件,给木兰溪治理带来技术难题。软基河道、弯多且急、冲刷剧烈,建设一道能抗御30年一遇洪水的堤防,工程技术上必须“裁弯取直”,但这会给水系生态带来一定影响,于是便有多个裁弯方案之争。 “1998年,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既要保障安全、又要维护生态、还要考虑发展的治水理念,我们成立木兰溪治理专家委员会,最终论证通过了‘改道不改水’的裁弯方案,并决定在张镇村搞个技术试验段进行测试。”汤金华回忆说。 1998年末,根据“裁弯取直、新挖河道”的治理工程方案,省水利水电厅技术部门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一套施工技术方案。可时任莆田市水利局长的李祖燕一看,提出不同意见。“这套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常规‘搅拌、灌沙、固结’的方法,忽略了木兰溪软基淤泥含水率高达近70%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施工,堪称‘豆腐上筑堤’。” 双方互不相让。1999年1月29日,莆田市政府领导带着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向习近平同志当面汇报了技术方案争议情况。习近平同志认为,到底如何决策,还要听取水利专家的意见。 当年4月1日,在基层调研的习近平同志了解到福州正在举行一场全国水利系统的学术会议,便让汤金华赶紧带着莆田市的同志到会上“找更权威的水利专家,帮忙共同攻克难题”。时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窦国仁和妻子联袂接受了这一课题,并在南京水科院建立起国内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同步进行,木兰溪治理工程的技术准备进入了倒计时。 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到木兰溪,直赴正在进行治理试验的张镇试验段,检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我们采用‘明沟降水法’代替‘管井降水法’,也就是将新挖河道的淤泥进行晾晒,经过技术处理,用于堤防填筑,再用‘软体排’压进堤基,以提高固结、增强堤身、防抗冲刷。虽然这个方案会延长施工时间,但新挖河道与筑堤工程同步建设、就地取材、就地平衡,既不占耕地,又减少生态破坏,成本也能大幅降低。”汤金华介绍说,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正确指引和跟踪督促下,经过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为木兰溪找到了治理“良方”。 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现场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2002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介绍说,经过4年奋战,福建省“千里江堤”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保护了全省28%的人口和52%的工农业总产值。 一任接着一任干 征迁难、筹资难,是木兰溪治理工程所面临的又一道难题。 “万事开头难,破难看党员。”现任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党总支书记徐国贤,当年是村委会干部,家住吴墩自然村。他第一个站了出来,不仅带头迁出自家1亩2分地,并且公示让群众监督。一周内,吴墩自然村62亩土地全部完成征迁。 木兰溪一、二期主干流段治理完毕后,裁弯9个,河道从16公里缩短至8.64公里。2006年,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洪水痕迹调查,这一年的“碧利斯”台风给木兰溪带来每秒2300立方米的流量,但未引发洪灾。 随着两期治理工程实施完毕,木兰溪实现洪水归槽,留下的旧水道变成了人工湖,起名叫“玉湖”。 “名字听着挺美,可当时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周边还有9个村,3933户、1.6万多群众,乱扔垃圾、倾倒污水现象普遍,玉湖一带形成脏乱差的城中村。”现任荔城区政协副主席郑宝硕,2010年起兼任玉湖新城片区改造建设办公室主任。他介绍说,玉湖新城规划面积6768亩,开办经费只有5000万元,“打个喷嚏就没了,以后的钱到哪儿找着落呢?” 2011年6月,木兰溪防洪工程实现全面闭合,但木兰溪的治理并未结束。根据莆田市提出的全流域防洪、生态、景观综合治理方案,水利部将其纳入全国中小流域治理规划。这一年,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也特别批准“允许将木兰溪治理后纵深2公里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继续专用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 郑宝硕的心里踏实了,“要想把这张美丽的蓝图绘到底,就得信心不动摇、政策不松劲。” 2013年,莆田市政府以专题会议纪要形式明确:玉湖片区内,市财政土地收入的80%必须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设,且专项使用、封闭运行。“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郑宝硕是“老财政”出身,算账是其强项。 整个玉湖片区目前已全面完成5个村的改造,张镇村就是其中之一。清晨,玉湖之上,微风拂过,湖草摇曳、鸥鹭翔鸣,“当年参加义务劳动时可真是想不到,苦了一辈子还能过上这样舒心的日子!”村民傅石雄说。 随着木兰溪治理工程实施,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联互通,形成6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2016年,莆田成为福建省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
相关阅读:
- [ 09-21]“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 [ 09-21]“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 [ 09-21]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20年
- [ 09-20]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20年: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
- [ 07-24]莆田全面提升木兰溪水质:“最美家乡河”这样打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