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8-09-25 07:28:2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如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

1.战略意义。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在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2.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省正处于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新形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新需求,努力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就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我省教师队伍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有的地方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还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教师培训有待加强;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中小学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缺乏;教师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就愈发凸显。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

3.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师德师风,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让全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4.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师德养成。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师德为先,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促进师德养成,让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坚持优先发展,强化措施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形成党委和政府全力推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学校科学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教师工作良好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抓住关键环节,优化制度设计,鼓励基层创新,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相结合,切实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上出真招实招,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在激发队伍活力上创新机制,做到既增强职业吸引力,又提高教书育人自觉性。

——坚持分类施策,强化素质提升。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统筹兼顾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做到补充培养与科学调配两手抓、强化支持与优化管理同跟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5.目标任务。到2020年,通过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补短板等举措,实现教师教育体系基本健全,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教师地位待遇得到提高,教师职业满意度明显提升。到2022年,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畅通,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数万名能引领学校发展的骨干教师、数千名在区域具有示范效应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数百名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教育教学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全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三、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6.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视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党的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示范标杆。

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坚持将课程育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全员育人功能。

7.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健全学习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扎根八闽大地,办好福建教育。

充分利用我省红色文化和海丝文化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青年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把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全过程。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建立师德失范通报机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弘扬师道尊严,正确区分教师正常履职与师德失范界线,维护教师正当权益。

四、大力振兴师范教育,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9.大力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进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师范院校要重点发展师范教育,师范类在校生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以市为主管理的本科高校要把保障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作为办学重点之一。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加强师范教育经费省级统筹,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比同类非师范专业上浮50%。优化师范教育布局结构,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中小学及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或设立师范教育专业,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支持师范院校申报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育学科纳入“高峰”学科支持计划、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育学科纳入“高原”学科支持计划。师范院校评估增列师范类专业评估项目,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10.改革师范院校招生制度。合理确定师范类专业招生计划,扩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及紧缺学科师资培养规模。研究生招生计划向教育类相关专业倾斜。鼓励师范院校采用“大类招生、二次选拔”方式,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院校师范专业在录取时增加面试环节,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采取公费培养、到岗退费、定向培养等方式,提高师范生专业奖学金标准,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报考师范专业,切实提高生源质量。扩大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鼓励各级政府与高校联合公费定向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

11.提高师范生培养层次和质量。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为学前教育培养热爱幼儿、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本、专科教师。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探索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鼓励师范生辅修第二师范专业。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幼儿园教师综合培养、小学教师全科型培养、中学教师“一专多能”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复合型培养、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培养的要求,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技能训练,以及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指导等能力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运用“互联网+”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教书育人和适应教学发展的能力。鼓励教育实践与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课后服务相结合。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