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法院“执行110”让人民群众“纸上权利”变现
2018-09-26 19:37: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执行现场。鼓楼法院供图 东南网9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福州市鼓楼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执行难案件也在逐年递增,仅去年新收的执行案件就突破了7000件。 立足自身“案多人少”的实际,2016年底,鼓楼区法院在福建省率先创新执行机制,积极打造“执行110”模式,依靠法律赋予司法警察的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实施权,负责金融、物业类执行案件和财产保全执行案件的司法拘留、强制腾房、财产查封、扣押以及协助异地执行等工作,有力破解了基层法院执行难题。 今日,记者走进鼓楼法院了解“执行110”如何让人民群众“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 警执一体,快速反应 “只要干警接到执行线索,在工作时间内必须10分钟出警,工作时间外必须30分钟出警。”“执行110”负责人林晓华告诉记者,如何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地作出反应,是“执行110”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团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给所有成员配备专门的移动手机,并实行干警周轮班责任制。 叶斌是鼓楼法院司法警察大队的一名司法警察,执行110成立之初,他便被抽调充实到这支团队里来。 “强制执行具有一定难度甚至危险性,而司法警察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运用法律赋予我们的强制性权力给被执行人以震慑,同时可以将日常警务技能训练、执行警务知识有效运用到执行工作中来,快速有效地解决执行阻力。”26日,叶斌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统计,“执行110”成立至今,为司法拘留、收房、扣车等强制性工作共出动警力3053人次,拘留342人,腾退房产58套,扣押车辆77辆。其中有107件案件顺利和解,38个案件执结完毕,共兑现执行款2500余万元。 繁简分流,优化执行 近日,鼓楼法院又收到了李某送来的两面锦旗。原来,得知被申请人账户有存款却当着“老赖”时,李某马上向鼓楼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鼓楼法院“执行110”法警通过启动网上保全,仅用8天就顺利结案,帮助申请人拿到了200多万元的执行款。 长期以来,执行法官单兵作战是执行工作的常态模式,既要包办事务性工作,也要办理裁决类工作,还要外出进行执行实施类工作,事项繁杂,强制性和威慑力不足,效率也不高。“只有打破传统做法,对执行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才能让执行法官远离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全力办案。”苏维海说。 鼓楼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郑斌介绍,自将保全工作归口“执行110”后,就有专人集中受理审核保全案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方式,加速财产保全裁定、实施的效率,财产保全案件从申请到受理、交费、裁定、实施最快缩短至半个工作日内。“执行110”成立至今,执行保全案件结案率达97.4%,从源头上直接减少了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 2016年11月以来,“执行110”接收执行保全案件1813件,已结案件1758件,结案率达96.96%,冻结被申请人存款、资产、债权、股权等收益性执行标的额34.31亿元。去年,鼓楼法院人均结案数、执行结案数、兑现标的金额均位居福州基层法院首位。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马某,2018年某月某日在福州市某宾馆某号房入住,酒店地址……”日前,收到警方发来的短信后,“执行110”负责人林晓华一声令下,一辆载有十余名干警的警车疾驰而去,奔赴擒失信被执行人的“战场”。一个小时后,失信被执行人马某便被干警成功控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鼓楼法院副院长顾跃强介绍说,“执行难”难在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要撬动这“三难”,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为此,鼓楼法院联手公安机关建立临控长效机制,运用公安的大数据系统,协助查找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实时查询被执行人地址、行动等信息,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可藏。 “光靠执行人员,人手肯定不够,我们还要借力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曝光的威慑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不间断地重复曝光。”鼓楼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苏维海说,唯有如此,“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才能形成。 为此,鼓楼区法院还构建了立体式的“全媒体”曝光平台,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朋友圈、公园广场LED显示屏、电梯广告等各类平台,滚动发布失信人员名单以及悬赏名单,主动联络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对失信被执行人开通定制失信彩铃,深度曝光被执行人,对其形成打击的强大曝光攻势。 |
相关阅读:
- [ 09-26]英山乡群众积极参与两癌免费筛查活动
- [ 09-25]永安市开展“庆中秋迎国庆.情系困难群众”活动
- [ 09-25]三明消防深化改革便民服务八项举措让群众“最多跑一趟”
- [ 09-24]鼓山镇东山村北三环路旁片区群众将用上自来水
- [ 09-23]南靖丰田: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