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宁德:脱贫攻坚 水滴石穿

2018-10-18 07:40:23 钟自炜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栏目刊发长篇通讯《宁德:脱贫攻坚 水滴石穿》,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俗称闽东,过去给人的印象是“老、少、边、岛、贫”:革命老区,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地处台海一线,境内大小岛屿643个,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因贫困落后,宁德一度被称作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

30多年来,宁德始终把“加快发展、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十二五”末的低收入人口11.5万人,2017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8%。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宁德模式”被誉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

培育思想动能,激发内生动力

吹拂着湿润的海风,钟华杰的身影出现在三都镇的海上渔排上。作为宁德市“理论宣讲轻骑兵”的宣讲员,钟华杰的任务是向渔民宣讲党的惠民好政策。

“咱三都澳最出名的就是大黄鱼,大家想想,一斤大黄鱼怎么从15元卖到100元?”钟华杰一开口就吸引了渔民的注意。“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让咱们的海洋养殖业大有可为。”围绕渔民增产增收、海洋保护发展,钟华杰的宣讲让渔民听得津津有味。

讲清“普通话”、讲好“本地话”、讲活“百姓话”,让理论宣讲活力十足。“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钟华杰说,“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坐得下、听得懂、记得住。”

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扶贫先要扶志。培育思想动能、激发内生动力,“理论宣讲轻骑兵”正是宁德的扶志创新之举。

“‘轻’就是队员少、力量精,每次安排两三位宣讲员进基层宣讲;‘骑’就是速度快,第一时间将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兵’就是范围广,宣讲员来自基层一线,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形式解读党的政策。”宁德市委讲师团团长余桑介绍。返乡创业大学生组成的“田秀才”、兴村富民带头人组成的“土专家”、退休老干部组成的“夕阳红”……如今,宁德市县乡三级共有宣讲小分队112支,宣讲员1220多名,实现了区域全覆盖。

破除“安贫乐道”“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宁德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深入宣讲党的扶贫政策,讲好微故事,讲活大道理,全市上下形成了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市选树百个“扶贫团队”、百名“扶贫先锋”、百个“脱贫之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自力脱贫的愿望和信心,形成了你追我赶、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扶志与扶智结合,宁德每年组织实施“雨露计划”等实用技术和就业培训1万多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2017年全市共发放各类助学金和补助6198.35万元,惠及3.25万人次。

瞄准主攻方向,集中优势攻坚

位于福鼎市的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30年前的赤溪村有多穷?“280多户村民住在12个‘五不通’的自然村,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加野菜……”土生土长的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随口道来。

赤溪村的改变,经历了三个10年。“1984年到1993年是输血阶段。”杜家住说,赤溪村的贫困状况经人民日报报道引起社会关注,村民收到来自各地的树苗和羊羔等,但是因缺乏种植养殖技术,树苗和羊羔都没成活。

1994年的整村搬迁成为赤溪村发展的转折点。依靠宁德“造福工程”的政策扶持,350多户畲族乡亲全部从山上的茅草棚搬进了山下的砖瓦房。2007年到2017年,是赤溪村的崭新10年,依靠当地资源,2016年村里成立了赤溪旅投公司,开发了旅游集散中心、下山溪溪谷度假区等项目。去年,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41元,是1984年的100倍。

赤溪村只是宁德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30多年来,宁德牢牢把握“精准”这个扶贫工作的核心要义,瞄准主攻方向、精准施策,集中优势打攻坚战。

宁德建立大数据平台,确定建档立卡扶贫对象2.12万户,实行细化分类,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近年来,陆续对1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产业帮扶、对4500户实施搬迁扶贫、对3400户落实“兜底”保障,对2.3万名贫困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宁德实施“造福工程”搬迁扶贫计划,“十三五”以来,全市完成搬迁4.26万人,1.14万贫困群众实现“挪穷窝”。“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陆续开发了一批示范旅游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积极引导群众村中创业。”杜家住说,“如今村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5万人次,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致富。”

宁德每年统筹2亿元惠农扶贫资金,深入实施精准网底、产业扶贫、信贷扶贫等“十大工程”,组织开展春夏攻势和“百日会战”行动,并确定双月17日为进村入户“帮扶日”,推动扶贫脱贫落细落实。

创新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

隐于青山绿水间,百年老宅遍布村落,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古韵绵长。但全村1400多户籍人口,只有100多人留守,大多为老人和儿童。2014年,屏南县以传统村落为平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今龙潭村常住人口增加至400余人,前来创业的人还把咖啡馆、牛排店等“城里货”带到了村里。

林正碌作为文创人才被首批引进龙潭村。他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在此基础上打造艺术教育平台,吸引不少油画爱好者到来。文化艺术让古村落形成新业态,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文创产业,推动文创人才和企业集聚。”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指挥部张峥嵘介绍,如今村庄热闹了,村民回归了,屏南蹚出了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落+互联网”的扶贫新路。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宁德扶贫工作始终坚持的思想。“能人引路”“龙头带动”“电商扶贫”……多种扶贫模式,让宁德的扶贫工作生动而有效。

柘荣县际头村已是瓜果飘香,游客如织。五姐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带弟,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将所学专业运用到养殖业上,发展“猪—沼—果—蔬”生态循环农业,公司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并带动本村百人就业,1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曾经荒芜冷清的际头村,在她的带领下发生蜕变。

宁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农源型深加工示范企业,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44个种植养殖基地,2017年收购农、林、牧、渔、菌原料1.6万吨,辐射带动30个村、4610户农户增收2.1亿元。

以“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宁德以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旅游增收”模式。目前,全市有14个村被列为旅游扶贫开发示范村。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间接就业人数30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29.7%。

“宁德将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努力以高质量赶超发展,走好摆脱贫困之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宁德市委常委陈其春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