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脱贫攻坚看大理】巍山一个彝族村庄的脱贫样本

2018-10-31 11:35:13 曾群峰 文 图 来源:海峡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海峡网讯(福建日报新媒体·海峡网记者曾群峰 文图)“之前不敢想象可以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现在自家新建的二层楼前,凹兴文看着房子上雕梁和窗花,脸上荡漾新着抑制不住的笑容。10月30日,“脱贫攻坚的大理实践——2018全国网络媒体大理行”采访团的车来到海拨2400米处的大理巍山县大仓镇大三家村,这是记者见到的温馨一幕。

具有彝族特色的民居

具有彝族特色的民居

一次搬迁改变翻天覆地

凹兴文就是村里整体搬迁82户中的一位户,他的新房就在山路边上,上下4间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显得格外耀眼。来到凹兴文的新家,这位纯朴的彝族汉子,面带笑容招待来访的客人。

“算上搬迁补助,加上建档贫困户补贴,建房用的木材是自家的,加村里集中购买的原材料节省的钱,以及村民的互帮互助,这座成本20余万的房子,凹兴文总共才出了1万多块钱。”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是的,是的。”凹兴文笑着点头同意。

凹兴文告诉记者,他原来的家在离此5公里的山上,房屋空间狭小,不足新房的一半,还是当年结婚时的婚房,住了30多年,还多处漏雨。这次搬迁,让他的家庭环境大变,人也有了底气,腰板也挺直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因为房子在马路边上,原来深山的亲戚朋友从此路过,都要到他家落脚喝茶,拉上几句家常。

凹兴文和老伴在新居前合影

凹兴文和老伴在新居前合影

搬到新居后,凹兴文除了种玉米,种点中草药,还养了一头肉牛,买牛的钱是政府补助了一部分,加上儿子在外打工,这样一来,全家一年的收入也有几万元。

在采访过程中,凹兴文一直面带笑容,因为掉了几颗牙,有时候还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采访结束,记者邀请他在新房前留张影,他不仅欣然同意,还拉上老伴一同合影留念。

崭新的幼儿园让孩子们载歌载舞

采访团的车停在大仓镇大三家村新建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穿着彝族的民族服饰,正在上舞蹈课。伴着芦笙乐起,孩子们跳起了彝族“打歌”。

2

幼儿园里孩子课间操是跳彝族打歌

“芦笙一响,脚板就痒,调子一吹,歌声就飞!”这是对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随行的工作人员经不起诱惑,也加入了孩子们的队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