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国内权威文创专家聚首榕城 为福建文创发展赋予创新力 生产力

2018-11-02 22:57:54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我来说两句

沙龙现场(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东南网11月2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陈楠)2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台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改办指导推动,东南网承办的第五届(2018)福建文创奖评选在福州进行终评。298件入围作品惊艳登场,接受6位国内权威文创专家评委现场评审。评审结束后,6位专家与活动举办单位等进行现场交流,为福建文创发展建言献策。

江绍雄:好作品应好看 好用 有好故事

“文创产品它就是在用创意的方法解决与人沟通的问题,它既要在审美上好看,也要好用,更要有好故事。”艳遇中国创办人兼首席设计师、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绍雄认为,本届比赛从整体上讲具有创新性,能够给人带来好感,希望作者能够按照大赛“匠由新生 · 非凡造物”的主题继续匠心创造,用新的表现形式为产品赋予灵魂。

王杨:功夫在画外

“所有的产品只是一个载体,正是因为其背后的故事性,能够与消费者之间产生关联,才吸引消费者来购买。”松果设计(上海/柏林) 设计总监、YAANG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中德设计教育中心艺术总监、德国翰德国际文化公司总经理王杨认为,文创产品要利用好地域属性,强调地域文化特征,在本身美观实用之外,能够打动别人,能够跟别人交流,才有竞争性。她说,当前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是各地遇到的共性问题,还普遍存在着有想法有创意,但是在人性化、实用功能方面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袁勇麟: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学生成为文创市场新生力量

“参加了第一届到第五届的评选,为越来越多成熟的文创力量加入进来感到欣喜。”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袁勇麟表示,现在有很多企业参与进来,文创产品市场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次作品的文化内核来看福州文化和闽南文化元素使用频次较高,其他地域文化元素发掘还不够,她希望创作者更多元的深耕其中,让产品创作体系更加丰富。此外,他认为一些高校学生的作品在创意上让人眼前一亮,但在推广运用上还显生涩,希望未来高校学生踊跃参加文创比赛,通过一系列市场化的训练,从而打通从校园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能够成为福建文创市场重要的新生力量。

管宁:文创不是简单复制和转移元素

“文创产品既要文化符号化,又要落地生活化。”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管宁表示,文创产品作为一个产品,它区别于藏品,不仅需要创意上的视觉美感,更需要日常实用的便利舒适。这要求创作者提炼原有的文化母本到位,也要具备一定的现代设计语言。他建议参赛者,要深度了解创作的对象的文化内核、历史背景和文化美学最核心的特征,不只是简单复制和转移元素,要更多的去学习现代设计的手法,提高专业技能,开拓国际视野,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跳出来思维进行创新,要立足于现代使用的便利舒适性进行创意转换。

邹文兵:把握文化载体进行创意的衍生开发

“终评的298件作品呈现出产品丰富、设计精良、创意独特的特点。”华侨大学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邹文兵表示,设计师要根植于传统文化,挖掘文化的生命力,结合受众的定位,牢牢把握文化作为载体来进行创意的衍生开发。文创产品的鲜活的生命力在于实用性,否则就与博物馆藏品无异,只能放在家里珍藏,不适合日常生活使用。文创产业内核是文化为载体,创意为辅助,进行产业化升级,设计师可以尝试一些“新文创”的创作,例如:在互联网+科技的方面,融入文化元素,做好文化符号的置换和植入,让科技产品具备文化的灵魂。

叶宇轩:把文创大赛办成品牌

北京耶爱第尔家居设计有限公司Yehidea —— “好用的艺术品” 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叶宇轩认为,好的文创必须要“性感”,“性”体现在创新性、实用性、性价比方面;“感”体现在美感、质感、情感方面。他表示,福建文创大赛由相关部门指导、媒体承办,能够进一步激发文创产品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希望媒体为产品展示、销售搭起更多平台,让文化产品走的更远,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从组委方了解到,评选结束后,组委会将开展一系列的展览、展示、对接交流活动,为文创产品及相关项目提供展示推介、产品交易、成果转化、创意孵化等服务,以进一步推动优质的文化创意能走向市场,走进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