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11月23日摄)。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体现了人文造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享。2008年,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裕昌楼内部构造(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圆形土楼怀远楼(11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翠美楼夜景图(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11月23日拍摄的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裕昌楼。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由中间的一座方楼和围绕其四周的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的大型土楼民居——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田螺坑土楼群(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11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11月23日拍摄的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裕昌楼。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由中间的一座方楼和围绕其四周的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的大型土楼民居——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田螺坑土楼群(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11月23日,游客在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购物。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圆形)和福源楼(方形)(11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内部构造(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