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詹国兵) 初冬时节,南平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动静分明,江阔云低,水色烟波,一江秀色关不住。40年来,美丽已沁入水乡的骨子里,靠着这份宁静致远,闽江河畔的破渔村变成五星级美丽乡村;植入水美经济的新基因,生态餐厅、民宿等新业态接连落地,农旅结合,乡村焕发蓬勃生机。 斜溪村距离延平城区仅21公里,人口677户2221人。闽江东流,自斜溪村江面始见开阔,这里成了闽江上游的商贸重镇。村里75岁老人卞存喜告诉记者,祖祖辈辈靠江吃江,村里九成以上家庭依靠艄排为生,将闽北木头等货物送到福州,再盘点杂货回来。“一趟水路要5天,沿途风餐露宿,处处险滩,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他27岁开始走水运,一家6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老房里,生活艰辛。与卞家一样,村民住的是清一色土木结构的老宅,靠水运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大家都盼着改变。 上世纪90年代,斜溪村的机会到了,开始“动”起来。由于建设水口水电站,村里是库区重点淹没村,整村搬迁。“从那时开始,村里注重规划,有新房更有新村,依托依山傍水的先天条件,打造美丽家园。”村支书王丽说。此时,卞家也搬进3层255平方米敞亮的新房。 不过,随着电站建成,斜溪村艄排退出历史舞台。靠什么为生?与炉下镇大多数村庄一样,养猪成了发家致富的出路,八成以上的村民在房前屋后养猪,最多时村里存栏的猪3万多头。老卞在家门口建了猪圈,养了两三头猪,平日在江上打鱼补贴家用。然而,腰包鼓了,村里却臭气熏天,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村里杜溪与下岚溪美丽不再,让水乡徒有其名。 “村里后生们都出门了,不愿待在又脏又臭的村里,是时候改变了。”王丽说。从2009年开始,村里率先开始整治畜禽养殖污染,还一个干净的斜溪村。去年,南平大规模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斜溪村清理了最后一批养猪场,变成名副其实的“无猪村”。 同时,将美丽进行到底。村里将拆完的猪圈变成篮球场、公园,6个大大小小的公园让村民幸福感爆棚。2015年,村里被列入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村民的房子都进行立面改造,清理了200多吨垃圾,拆除1.8万平方米违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村里有4公里长的江岸线,6个公园点缀,村里修竹成林,白鹭翻飞,绿道蜿蜒,如闽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洲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进说,他是村里引进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靠水为生,不过升级成新时代的水美经济。目前,已建成500多平方米的生态餐厅和可容纳60多人的民宿等新业态。“看中的正是斜溪的水资源,与建设中的闽江新港码头、延平湖旅游码头相得益彰,投资水产品餐饮、水上游乐项目等。” 在镇党委书记何宏看来,40年来,斜溪留住了美丽基因,现在成了“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园林式村庄”;同时,注入水美经济的因子,引进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生态休闲游、养生等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因水而富。 “几经风雨,斜溪现成了全国美丽乡村,村民幸福安康,靠的正是绿水青山。”何宏说。 |
相关阅读:
- [ 12-0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陶洋靓起来 村民富起来
- [ 12-03]福建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 [ 12-03]连江“五个振兴”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 [ 12-03]台商刘兴顺斥巨资返乡建美丽乡村 以工养农乡愁浓浓
- [ 12-02]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全国网络媒体湖南行
- [ 12-01]闽侯举办脐橙采摘乡村旅游嘉年华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