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闽北民企,成长为我省的奶业“龙头”,跻身中国奶业20强。偏居一隅,却逆势飞扬,靠什么? 长富法宝 东南网12月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詹国兵 汤文娟 实习生 陈昕)20多年来,长富牛奶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闽北民营企业,如今成长为我省的奶业“龙头”,占据我省巴氏鲜奶近90%的市场份额,巴氏鲜奶每日配送超百万户,产业链就业2万多人,2017年入库税收5000多万元,跻身中国奶业20强。 近年来,在国内奶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国外奶制品大量进占国内市场的严峻考验下,偏居一隅的长富能逆势飞扬,成长法宝究竟是什么?记者进行了探访。 差异化品牌战略 “纵观闽北,今天依然是国内外同行业翘楚的南孚电池、太阳电缆等大公司都是靠品牌立足。长富也是这样,靠打响巴氏鲜奶品牌大步前行。”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永康说。 创建于1998年的长富也曾走过一段弯路,陷入同质化竞争等困境。2003年开始,长富进军全国市场,跟蒙牛、伊利等全国龙头比拼常温奶制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全国乳业的格局并没被长富打破。从2008年开始,痛定思痛,长富做出调整,开始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进军巴氏鲜奶领域。 “常温奶保质期长,却以破坏牛奶活性营养为代价,巴氏鲜奶保质期短需冷藏,但最大程度保存原奶的活性营养,欧美发达国家95%以上喝巴氏鲜奶。”蔡永康说,前路既明,公司连续举办9届巴氏鲜奶论坛,今年8月还承办第二届中国优质乳工程巴氏鲜奶发展论坛,推广巴氏鲜奶的消费理念。 在长富工厂车间,记者见到巴氏鲜奶最新生产线。据讲解员介绍,2016年,长富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巴氏鲜奶生产线,这条全新的生产线拥有精准的温控系统,使长富巴氏鲜奶杀菌温度为72℃~80℃,杀菌时间为15秒,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目前,长富的巴杀工艺已成为我国行业发展的标杆,全国慕名前来取经的乳企100多家。同时,长富建设国内区域性乳企全程冷链最完整体系,确保牛奶处于全程2℃~6℃的冷藏保鲜状态,并配建国内最完整的入户配送服务体系,实现3小时网格化管理。今年8月,长富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四全”(全牧场、全巴杀线、全品巴杀奶、全冷链)复评审的企业,至今还是唯一的一家。 创新不停歇。在巴氏鲜奶基础上,针对市场消费新需求,去年长富新推出一款活菌型乳酸菌饮品“长富吃活菌”。结合冷链运输优势抢先布局,在福建市场率先起步,销量迅速提升。 “能保留下来的产品,都拥有自己的独特魅力。”蔡永康说,紧紧抓住“天然活性营养”这一核心产品价值,用工匠精神发展巴氏鲜奶,目前巴氏鲜奶高峰期日均销量超300吨,位居国内前三。 全产业体系 仅靠一瓶奶,并不足以让长富很快脱颖而出。如何将二产链接三产,2015年,长富开始实施体验营销战略,以“工厂+旅游”的形式培育企业新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希望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蔡永康说,观光工厂是一种将传统工厂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工业旅游方式,以工厂生产设施、生产流程、工人作业等工业生产风貌作为旅游项目,配以相应的解说、导览、DIY体验等服务,让游客获取观光、休闲、科普、手工制作、购物等多元化体验。缘此,长富拉长产业链,以透明工厂的战略让工业与旅游相得益彰,让绿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国内众多乳品企业不同,长富开创“先奶源、后市场”的发展模式,在武夷山脉建设30多个规模生态牧场,这些牧场成为工业旅游的“先手棋”。位于南平延平区南山镇长富第十四牧场,周边林木苍翠,山下不远处还有一大片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全国首创“牛粪固液分离+厌氧沼气+好氧排放”三段综合粪污处理工艺,固体牛粪应用生物发酵技术作为奶牛的生物床垫,沼液用于灌溉蔬菜、牧草等配套种植,实现养殖污染物零排放,形成“牛—沼—草、果、蔬—牛”的生态农业养殖模式。“奶牛主食吃的是天然草料,搭配进口的苜蓿干草做辅食,还有西瓜等水果餐,给游客展示不一样的牧场环境。”牧场负责人说。 目前,长富观光工厂项目已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品牌体验馆和生态示范型观光牧场两大主体观光区域建设,在观光牧场和生产车间都设置供参观用的玻璃幕墙,让游客见证长富牛奶从源头到加工再到全程冷链运输的全过程。“既扩大品牌影响力,又培育旅游产业链条,效果很明显。”蔡永康说,观光工厂已接纳福建省内、江浙、广东区域消费者前来体验参观600多场次,参观人数超3万人次,带动延平区旅游、历史文化教育、餐饮住宿业的共同发展,成为南平市重点打造的标准化工业旅游项目。 “不能一味想着玩跨界,应专注于怎么做大做强现有的产品。下一步,长富将坚持系统化发展方向,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在生态农业养殖模式上,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蔡永康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