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赢得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东南网记者林先昌 摄
东南网12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实习生 陈舒怡)《沙漏翻转灯》将福建的武夷山、鼓浪屿、三坊七巷等旅游景点与灯创意的结合在一起;《闽南古味包装设计》在包装上结合了闽南最具代表性的红砖厝上造型优美的马背山墙作为包装外形……18日晚,第五届(2018)福建文创奖评选在福州落下帷幕,1624件作品参选,298件入围、32件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既聚合全新创意又与时俱进,满足社会需求,获得现场观众一直好评。
获奖作品传承传统技艺 结合现代生活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在此次文创奖评选中,福建工艺美术工业总公司选送的《漆·芸馆》拿下了工艺创新产品类金奖、最具市场潜力奖。现场参展负责人告诉记者,漆,笔墨都还未出现之时,古人以树脂漆书写于竹简之上,从此漆就和诗书风雅有着一种不解之缘。芸馆,古之书房别称。传统大漆与文房器物,包含毛笔、镇纸、手串、印泥盒、文玩葫芦等,既保留了文房器具的实用性,又突显出漆的层次与美感。此款作品《漆·芸馆》运用福州脱胎技艺制作文房系列产品,是一款品味高雅、制作精美的文房雅具。
参展人员告诉记者,脱胎漆器的市场价值很高,制作过程也相对复杂,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参加文创奖评选,产品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年11月9——11日,在东南南网的组织下,参加了在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台湾馆举办的2018晋江市文创产业周展示活动,不少观众咨询漆器的手工、制作,希望能够购买产品。“这大大超乎了我们原先发扬福州的脱胎漆器,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福州漆器的本意。”为了试水市场,作品可以整套进行销售,也可以按照小组合进行销售。
闽南语呷欢喜,是吃的欢喜的意思。在这次的获奖作品中,《呷欢喜》以闽南地道古早味为载体,通过闽南喜文化的脉络,传递人情味,用复制回忆的方式,时尚的发声,为闽南古早味正言,再现闽南美好生活。创作者施佳荣介绍说,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闽南文化中的喜文化来赋予闽南小吃丰富的内涵,将闽南的“拳头母”、蜜饯、花生、坚果放在文创里,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了喜文化,一口一口吃进闽南“喜”文化。他介绍,由于站在食品的思路上来经营文创,因此在价格定位上很亲民,产品在市场上也备受好评,通过两周的时间销售了上千份的蜜饯以及三百多个手机壳。“这是第一次参加文创奖,文创奖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许多文创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让许多文创人能够聚在一起分享心得体会。”
专家点评:文创要与时俱进 要连接社会需求
台湾百亿客家桐花祭操盘手庄锦华介绍,在台湾客家地区,她曾将桐花从当地人不喜欢的一个东西,打造成为台湾客家地区名片。“让人在桐花旋转掉落时在客家庄体验客家文化、听客家山歌,通过美学和消费者的对话,让消费者有“哇”的感觉,从而把地上的桐花变成心上的桐花”,她介绍,拿桐花跟客家去讲故事,跟消费者对话,要坚持风格经济学、人文空间美学力、体验经济三个理论,以“桐花”为“文化图腾”,通过文化故事牵引,结合在地人文风土资本,通过美学设计,创造品牌手感与感动,把“传统产业”从“理性商品”变为文创的“感性商品”从而引申出数百件文创商品,把“桐花的感动带回家”。
“城市品牌要有图腾文创的思维,图腾文创的思维是始于IP、围绕IP、忠于IP,专注于城市的核心价值,用独特的文化图腾,不断以品质激起消费者的激情,让消费者惊喜。”庄锦华说到。
大赛评委艳遇中国创办人兼首席设计师、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绍雄表示,好的文创作品要审美好看、要有好故事性,以《呷欢喜》为例,作品将闽南文化跟现代生活做了紧密结合,这就是匠心所在。他认为,全国文创产品研发当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用心开发,挖掘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质量上形式上数量上都优于去年,特别是非高校的作品的质量与数量大大超过了往年。”大赛评委孟昭洋表示,今年的作品与产业的融合度会比较密切,因为本身就有很多是已经生产出来在销售的产品了,另外一些创新性、实验性的作品在形式、材料、语言的探索上也兼顾到市场的因素,为后续导入市场做了良好的准备。
“文创一定要与时俱进,要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要与社会消费的主题相连接。”评委黄晓曦表示,本次参赛作品的整体质量超出预期,设计的作品质量都较高。“从这次作品的文化元素来看,福州文化和闽南文化元素使用频次较高,福建是文化大省,孕育了朱子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和畲族文化等多种文化生态,创作者需要更多元深耕其中,让产品创作体系更加丰富。”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袁勇麟表示。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文创奖评选出的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我省文创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工匠精神,深入挖掘深厚的八闽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的驱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本届评选秉持新文创理念,通过“文创+”模式,深度融合现代文创与传统手工艺、文化与科技,开展竞赛、研讨、展览、孵化等系列活动,为文创产品及项目的展示推介、交易、成果转化、创意孵化、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出作品《漆芸馆》东南网实习生陈舒怡 摄
展出作品《呷欢喜》 东南网实习生陈舒怡 摄
台湾百亿客家桐花祭操盘手庄锦华分享台湾文创经验 东南网实习生 陈舒怡摄
一位观众在给自己喜欢的文创作品拍照 东南网记者林先昌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