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福建改革:对准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而改革是推动发展进步的源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惟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以改革破解发展之困。
发展中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推进哪项改革。
问题一:创新动力不足。
如何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是福建许多企业面临的最大的“坎”、最陡的“坡”。
福建省新型显示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一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科技部专家带领的创新团队,积极将专利与技术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
“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转化”,创新模式推动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自创区建设两年多来,累计推出141项创新措施,首批1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加大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建设若干高水平实验室、引进重大研发机构……一个以产业需要为导向、平台建设为基础、成果转化为目的的创新驱动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借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地东风,福州市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斩获全国首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窄带物联网商用已走在全国最前沿,数字经济发展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2018年4月22日上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助推福建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
问题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制于区位条件、资源要素、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也是我省区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以改革解区域发展之“痛”,已成为全省共识。
南平建阳区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一系列“换血式”升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和泉的“外援”来自福建省投资集团。看中和泉在生物制药方面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前景,省投的资金注入,为和泉产品延长了生命线,其省国有资产投资经营主体的国企平台优势,更为吸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增添了砝码。
和泉蜕变,只是一个缩影。
去年9月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区域发展走向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
基础设施快捷联通、产业发展合理分工、试点平台政策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发力五大重点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合作大平台加快形成。
我省有1.4万个行政村,资源禀赋、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向改革要动力,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短板也能变“潜力板”。
莆炎高速仙游县游洋镇互通口。张力摄
去年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了时间表任务图;年底,再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具体举措,建设美丽、文明、善治乡村再发力。
问题三:营商环境不优。
繁琐的层层审批受人诟病,“放管服”改革正是直面政府职能发挥的软肋、点穴制约市场主体活力痛点的关键。
去年,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我省厦门市的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二。
厦门,凭什么比肩京沪?
首创“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大力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场场打通营商环境“点穴通脉”的提升行动,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让企业获得感更强、创业者心气更足,福建出台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13个方面41条改进措施,进一步打开市场的活力之门。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实有各类企业121万户,同比增长16%。
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省级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和全省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理事项达到86%……“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效率、服务更优。
泉州市泉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的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进驻银行,利用银行24小时自助网点,填补“八小时工作制”外的盲区,为群众和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
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推进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聚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关键棋“一子落”,改革局“满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