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泡面餐厅:怀旧经济谨防昙花一现

2019-01-29 08:02:57 潘抒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最近一段时间,传统上定位为速食食品的方便面,陡然间成为餐饮业的“新晋网红”。2017年,厦门海纳全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开设国内首家泡面主题餐厅。这家名为泡面小食堂的餐厅位于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商圈,被食客晒到抖音之后走红。

2018年初以来,这股泡面热潮继续借助短视频软件,从线上席卷到线下。据介绍,泡面小食堂餐厅目前已覆盖全国,门店数量超过400家。实际上,不只是泡面小食堂餐厅,同类竞品亦已遍地开花。记者从天眼查搜索相关数据时发现,不完全统计以泡面餐厅为关键词的品牌便有7个。此外,500余家注册企业把一批店铺开到国内各地,涌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物资匮乏的年代,方便面凭借价格实惠、烹饪简单等特点,走入寻常百姓家并广受欢迎。不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观念不断转变,再加上多元化发展的餐饮市场也提供了更多选择,方便面逐渐被贴上“不健康”“非营养”的标签,国内方便面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国内方便面行业下行阶段始于2013年,年销量由462.2亿包/桶逐年下滑到2016年的385.2亿包/桶,2017年虽小幅上升1.17%至389.7亿包/桶,但行业难以回暖。

泡面餐厅为何在此市场背景下还能逆势走红,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首先,用轻食化重塑产品形象。近年来,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体现在餐饮行业则表现为蔬果沙拉、鲜榨果汁、营养套餐等取代了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轻食化成为消费趋势。泡面餐厅通过改变烹饪形式、丰富配菜种类、提升营养价值等手段,重塑“轻食餐饮”的产品形象。具体地说,一两片午餐肉、三五段菌菇,再加上若干绿叶青菜和一颗溏心蛋,不仅使其兼具速食的便捷性与轻食的健康性,还改变方便面长期以来“垃圾食品”的刻板印象,使其成为一种精致的“小清新食物”。

其次,用情怀化重塑消费场景。眼下,80后、90后已成为消费主体。对于这个在即食产品中成长起来的新兴消费群体而言,方便面在其味觉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小时候的味道”。三五好友聚餐,当方便面从超市的陈列柜被带到餐厅的餐桌上,它就不再只是泡面和调料的集合,而是变成一种社交互动方式。正如泡面餐厅的创始人所说,在快节奏的时代下,这种体验式餐饮满足了社交需求。

最后,用新媒体实现裂变传播。方便面重塑产品形象与消费场景之后已具备传播属性,餐厅特意采用黑白灰色调的小清新风格装修,加之用绿植、吊灯点缀,进一步强化其“打卡胜地”的特质。借助短视频软件,泡面餐厅成为新媒体上裂变传播的“超级流量”,受到追捧和关注,最终实现“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下”的良性循环。

概而言之,泡面餐厅是新奇体验与情怀叠加之下的怀旧消费。从怀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来看,它固然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拥有强大的潜在消费人群,但若无法持续融入创新元素,不能持续提高怀旧的格调,就有可能昙花一现。

事实上,市场洗牌趋势已经开始逐渐显现。据报道,广州、厦门等地市场已开始出现泡面餐厅倒闭现象。泡面小食堂最新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所有门店亏损比例为8.63%,闭店2.75%。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品牌的关店率高达70%。

缘何如此?泡面餐厅尽管在烹饪手法和辅料搭配等方面有所创新,但并无技术壁垒。行业门槛过低,诸如泡面英雄、泡面先生、泡面大叔、泡面小姐姐、泡面小时光、泡面小食屋等品牌纷纷注册,扎堆进入市场,无论是产品种类还是装修风格都极为雷同,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多是尝鲜的一次性消费,不愿多次为溢价买单,回头客少、复购率低。当话题性和传播效率降低,一夜爆红之后必然是迅速没落。

不可否认,泡面餐厅借助新媒体把情怀当卖点的短期营销是成功的。然而,从长远来看,怀旧经济具有周期性,光靠卖怀旧的企业做不大。泡面餐厅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保持餐品质量、客户体验,尤其是在市场消费选择多元化和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多变的情况下,更需要持续创新、打造品牌,匹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形成别人不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