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昌都唐卡艺术来榕闹新春 文化援昌有创新

2019-02-01 21:31: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石建平、副厅长林守钦等领导参观展览。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东南网2月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实习生 陈涵清)唐卡艺术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堪称“藏族手绘百科全书”。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与支持下,联合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于2019年2月1日-2月20日春节期间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举办“昌都唐卡艺术展”。今天展览正式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石建平、副厅长林守钦等领导参观了展览。

西藏财神来榕添财气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西藏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展览现场,西藏昌都市文化局李佳斌向记者介绍,为了给福州春节增添喜庆气氛,特意请来了西藏“财神”,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财气!记者在现场看到,昌都唐卡画院集体创作了《北方多闻天王》;康勉萨画派带来了《财宝天王》;嘎玛嘎赤画派则带来了《黄财神》。

据介绍,此次展览展出超过40幅西藏昌都特色传统手绘唐卡作品。内容题材既包括诸多佛像人物,也涉及传统藏医藏药。《求子佛》画面中共有求子佛的五种变换(主尊、抵妖魔、救苦难、开心智、宝长寿)来求得聪睿长寿的孩子、或者保子女和孕妇平安健康;藏医药题材唐卡作品再现了藏医药浴法的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传统方法和实践。据介绍,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40件作品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嘎玛德勒(昌都嘎玛嘎赤画派)、西藏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曲雄泽仁(康•勉萨画派)等大师的作品,也有一些新生代优秀唐卡画师的作品,还有一些作品来自昌都文化产业扶贫项目“百幅精品唐卡工程”。给榕城人民带来一场来自西藏雪域的文化盛宴。

唐卡与漆艺结合的漆画作品首次亮相

在众多传统手绘唐卡作品中,漆画《唐卡·指小路尊者》显得与众不同,这是“首届农民漆画高研班”西藏昌都学员仁青郎加的第一幅漆画作品,也是唐卡与漆艺结合的首次尝试。年仅19岁的仁青郎加告诉记者,他用四十天的时间,完成了漆画《唐卡·指小路尊者》,技法完全是福建漆艺技法,表现内容则是唐卡绘画作品中的内容。他表示,将继续深造学习漆画技艺,将福建这项传统技艺带回家乡,教会更多的人,做好推广与传播,为推动闽昌文化交流做贡献。

在展览现场,游客除了可以通过与现场技艺表演画师互动体验唐卡绘制,还可以选择听取讲解员讲解了解唐卡基础知识和作品基本内涵,也可以选择通过互联网技术扫二维码掌握每幅唐卡简介。

作品试水福建文化市场

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福建援藏干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张立峰介绍,加强对外展览宣传,是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贯彻落实昌都市委、市政府有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昌都文化产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昌都唐卡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按照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昌都唐卡产业发展规划,在确保昌都传统唐卡艺术得到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走高端打品牌、中端走市场、低端开发文化旅游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为名家大师保持艺术创造的土壤,也让唐卡这一传统技艺为更多当地人提供就业致富的机会,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技艺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此次来榕进行展览,旨在进一步加强闽昌两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扩大昌都文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此外为昌都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制作的作品寻求市场,扩大在福建以及台湾的销售渠道。

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作为2019年度实施的第一个福建规划外文化援昌项目,此次活动不管是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得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及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倾力支持。自2016年福建援藏昌都以来,福建省委、政府,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及省文化部门站在“讲政治、顾大局”层面,高度重视对昌文化对口支援工作。除年度规划内援助项目外,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原福建省文化厅)于2016年与昌都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福建省文化厅西藏昌都市人民政府文化发展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书》,并按照协议内容,从资金支持、项目援助、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设备援助等五个方面累计援助昌都文化系统各类规划外文化项目折合资金超过540万元。近年来,昌都的康勉萨画派通过海峡两岸文博会平台,每年销售的产值超过500万;藏香等其它文化产品的销售已超过800万元。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