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漳州再登央视!说说老街的那些事儿

2019-02-17 10:39:12 来源:闽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玮  
一条老街,凝结着两岸共同的记忆,寄托着华夏儿女共同的情感。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拍摄的《记住乡愁》(第五季)之《漳州老街:一街连两岸》,将于2月18日(正月十四)晚8点,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四套)首次全球播出。

链接

有一条叫“台湾路”的老街

一条老街,连接着两岸,也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由中宣部联合中央四部委发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热播。

《记住乡愁》片名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节目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通过生动的故事化表达,解码中华文化,展现历史文化街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底蕴深厚的人文精神、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代代传承的中华优秀美德。

2019年2月18日,由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拍摄执行的《漳州老街:一街连两岸》将在CCTV4晚8点首次播出。

漳州老街,全名为“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因为历史上这里是漳州府衙的所在地,府衙历经唐宋元明清千年未易其址,这条老街因此保存着最为完整的漳州记忆。

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蛮,一对父子陈政、陈元光率领军队从中原千里跋涉而来,他们不畏艰险,将荒原开垦为美丽的家园。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获准开漳建州,因此陈元光被尊为“开漳圣王”。明清时期,数十万漳州人为了开辟新的天地,冒险东渡台湾,他们随身携带着“开漳圣王”神像,依靠着祖先的护佑,在荒岛上披荆斩棘,成就了今日台湾的繁华。从开漳到开台,闽南“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一脉相承。

1666年,一个叫做陈永华的漳州人在台湾修建了第一座文庙——台南孔庙,培养了大批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学子,被称为“全台首学”。而陈永华的父亲,就是在老街上的漳州文庙接受教育并考中举人的。漳州文庙,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宏伟建筑,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见证着两岸文脉的同根同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大批不愿做异族奴的台湾乡亲内渡回到祖国大陆。在老街有座三进的小院,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的故居。在这座小院,汪春源度过了他坎坷一生中最安宁的时光,在那个山河泣血的年代,老街如同温暖的怀抱,迎接着远行归来的游子。

1949年以后两岸政治对立,老街上的一个个家庭、亲人经历着长达四十多年分离的痛苦。在想家的日子,身在台北的老街人凭借着对家乡的记忆,绘制出一幅家乡街巷的地图。地图上的每一条小街、每一处老屋,都是对家乡最深切的惦念。

今天的老街是漳州市区里一处安静的记忆。台湾板桥林家、雾峰林家的祖祠——林氏大宗祠、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避难处、台湾“公车上书第一人”汪春源故居等众多涉台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仿佛一条时间线,串起了老街的过往与回忆,讲述着两岸一家亲的一个个故事。如今,许多台湾乡亲回到漳州,回到老街,在祖地的街巷中去寻找先祖的足迹,也寻找自己的未来。

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方?连接着两岸的老街,给出了答案。

来源:张曙丽 芗报 文 李海光 郑文典 图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