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专家建言:聚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9-03-25 09:07:40 陈群 李小兰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加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村民生活及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乡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呈日益增长并不断升级的态势。尽管近年来乡村道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囿于地形、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广大乡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有限、区域供给失衡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硬化公路,基本实现“镇镇通干线”,但仍有92个乡(镇)通达公路未达三级公路标准,距离2020年全省约98%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的建设目标仍有很大距离。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局限难以适应乡村的快速发展需求,将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因此,各地应加大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乡村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从而切实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当前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乡村自筹自建,或是所在镇或县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的形式加以实现,这种供给模式存在明显弊端。首先,容易造成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失衡。传统自筹自建或依靠财政拨款的形式,对乡村经济实力、村民参与意识以及政府财力等有一定要求。不同乡村的经济实力或村民参与意识存在差异,造成乡村公路供给能力的差异,这必然导致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不均衡、碎片化的状况,并进一步导致村与村、村与镇、镇与县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公路联网,抑制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联网效应的发挥。其次,难以实现高质量建设。既有乡村道路建设主要依赖村级财政、村民自筹经费和上级财政拨款等,而缺少其他经费来源,经费总量较为有限。这使得乡村多数道路建设多限于主干道的一般硬化处理或简单拓宽,道路等级不高,也缺乏安全设施、运输服务设施等配套,使得乡村道路质量普遍不高,导致综合通行、运输能力局限。最后,难以实现“四好农村路”目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是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的总目标,然而传统建设模式尚无法真正实现“建好”农村路的目标,更难以实现“管好、护好、运营好”这三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因此,传统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期乡村发展的需要,应当进行变革与创新。

引“政”入村,强化政府主导责任。首先,加强乡村公路规划。市县一级政府应从优化全市路网结构、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出发,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的路网布局,以确保落地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能够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加大财政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资力度,转变过去主要由乡村自行筹资的做法,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示范和引领效应。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制并实施适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调动更多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聚集多元化的力量来努力补齐“农村交通”这个短板。再次,强化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经过规划、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阶段,需要多层级政府合理分工、通力协作来完成。因此,必须强化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乡村之间的合作,合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最后,强化对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地方政府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确保乡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建设并投入正常使用。

引“资”入村,夯实建设资金保障。建设资金充足与否是决定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修建、管理、养护和运营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传统过分依靠村级财政、上级财政拨款的资金筹措办法缺乏可持续性。地方政府亟需拓宽建设资金的筹集路径,鼓励社会性、市场性资金参与到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社会性资金主要包括在村村民集资、在外乡贤或社会群体的捐赠。市场性资金主要是指企业、银行等的投融资资金。目前,社会性资金是除政府财政拨款外较为常见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一些乡村在村村民经济收入并不高,集资规模一般较为有限,而在外乡贤的捐献意愿和资金额度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单靠社会性资金难以满足较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地方政府亟需积极面向市场拓宽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渠道,创新相关投融资体制与机制,加快破除各种投融资壁垒,引导和撬动更多市场性资金参与到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积极推进乡村交通与乡村全面发展相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基础前提,地方政府应当立足乡村振兴的大局,充分考虑乡村交通建设与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的融合,增强市场性资金参与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动力,拓宽可吸纳市场性资金的范畴。其次,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PPP公私合作模式,创新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公私合作过程中,应当因乡制宜、因资施策,从乡村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公私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建设项目对市场性资金的吸引力。

引“智”入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高质量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而且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与运营。为确保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地方政府应当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确保由一批懂交通、善管理、会运营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来实施具体的建设工作。应将科学建设与管理理念纳入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将其设计、建设、运营等活动进行一体化发包,实现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等的系统性优化。同时,引入专业化的交通工程咨询团队,鼓励开展工程全过程咨询工作,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实现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绩效进一步优化。通过专业化团队的支持保障,促进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真正实现高质、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

引“技”入村,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既要“配齐”交通基础设施,更要“配优”交通基础设施。要“配优”交通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引“智”,而且需要引“技”。一方面,要引入交通建设技术。近年来,我国交通建设技术日新月异,攻克越来越多的现实难题,城市中地下、地上、空中交通设施屡见不鲜。不可否认,乡村在地形、环境及交通结构等方面与城市存在差异,但是,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可以因地制宜地使用一些成熟的建设技术,比如桥梁技术、隧道技术等,全面推进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使得乡村交通不仅通、达,而且畅、快,切实提高乡村的交通运输能力,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另一方面,要引入交通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