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数字产业助推绿色发展
2019-05-05 08:43: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武夷新区巨电大容量固态动力锂电池项目投产。(资料图片) 浦城实现农业可追溯,消费者可以扫描溯源码,查看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和对应视频。袁野 摄 武夷智谷高新软件园 陈琦辉 摄 在顺昌神农菇业,菇房安装传感器进行数据监测。池亮亮 摄 东南网5月5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池亮亮 袁野) 核心提示: 4月,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条高性能碱锰电池智能化生产线进入试生产,投产后将年产碱锰电池4亿只;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与南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5亿元的AI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数字信息产业,已成为南平七大绿色产业发展的后发动力。一南一北,在延平区和武夷新区两个数字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随着一系列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技术、资金、人才逐步集聚。去年,全市50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产值180亿元,8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63亿元。坐标山区,辐射全国,南平正在成为数字信息产业的投资洼地。 传统产业搭上“数字”快车 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成为南平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拓展市场份额的“智囊团”。 今年年初,南孚总投资2000万元,打造“超级大脑”数字智能化项目,通过精准数据测算,优化产品结构、贴近市场需求。“平台将全面分析市场数据和用户习惯,推动产品的优化、创新。”南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公司能够实现个性化需求定制,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两化”融合,成为企业发展核心。在武夷新区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按工业4.0要求打造的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正在运行。10多台自动AGV小车沿着轨道前行送料,各道工序衔接紧密,机器自动上料、叠片、切割,最终由自动堆垛车转运。全自动化生产降低了人力成本,3层厂房仅需100多名工人。 “公司结合国内的高新技术研发成果,打造全新的锂电池技术,智能化、自动化已贯穿每个生产环节。”巨电总工程师杨德才说,固态锂电池对温度和空气中的湿度、粉尘含量等指标要求非常高,智能生产线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监控,一旦超过危险数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质量全程可控。 在南平,传统农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顺昌县神农菇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海鲜菇生产企业,日产海鲜菇120吨。如今,技术人员通过可视化实时视频监控,就能获取海鲜菇培养房实时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 “原先菇房的数据靠工人现场记录,信息反馈相对滞后。”神农菇业生产副总廖伟介绍,去年神农菇业投资228万元,建设具备可视化展示中心、物联网采集控制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大大提升了菌类的管理效率。 大数据监测,为南平打造“武夷品牌”提供有力抓手。在浦城县,通过农业可追溯系统的数据检测,粮食生产从育秧到收割全程可控可看。“可追溯系统通过追踪农产品种植的地理环境、温湿度、病虫害等相关因素,为施肥量、播种时间等农业生产关键节点提供参考。”浦城县数字办工作人员说,消费者可以扫描米袋上的南平“武夷山水”品牌认证标识,实现质量安全溯源。 “智慧”新生态集聚 作为南平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园区,武夷智谷软件园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的从无到有。 在浪潮大数据产业中心,服务器灯光闪烁,大厅内人来人往。去年7月,总投资50亿元的南平市浪潮云计算产业园项目落地,成为南平数字信息产业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是发展最为迅速、创新最为活跃的新技术,浪潮将加速助力南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南平浪潮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周宁说,浪潮已具备对外提供服务能力,将为南平市提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政务服务、大数据双创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等服务平台。 “武夷智谷软件园已吸引浪潮集团、中软国际等20多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物联网+智慧教育’‘物联网+农业’等示范性项目。”南平市工信局局长黄拔荣说,南平市数字信息产业起步较晚,整体规模偏小,为此,全市积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促进数字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去年11月,商汤科技与南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区域产业智慧化发展。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南平市整合数字化产业人才资源,培育数字生态。在南平市物联网产业园,25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4个科技特派员团队运用相关领域业务专长和资源,为园区企业培育、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借助科特派的力量,实现园区产值逐步提升、服务规模稳步发展。同时,推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促进本地物联网产业转型升级。”福建慧智物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苏兹裕说。目前,园区集聚涵盖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领域20多家企业,与华为、中软国际、新大陆等各领域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已培育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软件著作权40余项,促成产业链上下游结合。 政务“云”服务便民 “只用3天时间就办好业务,‘一窗受理’太方便了!”日前,南平源农贸易有限公司的应女士带着相关材料,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变更登记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两项业务。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本至少需要跑两个窗口,等13天才能完成的事项,如今在企业注册登记及后置审批窗口就实现了办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应女士当天就完成了企业变更登记,随后食品生产许可证也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 依托“一窗受理”进行“证照联办”,是南平市“放管服”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的缩影。 “‘云平台’上线前,全市39个市直单位970多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分布于中心74个窗口,每个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系统各自独立,要想办事必须逐一到窗口排队受理。”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魏成和说。2017年,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放管服”信息化试点,推出南平市“互联网+”放管服云平台项目,将市本级各部门资源整合后导入系统。由此,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应运而生。如今,行政服务中心按照事项关联度和办件量,划分六大功能区,窗口压缩到39个。 有了“放管服”云平台的大数据支撑,一窗受理有效地缩短办理时限,提高整体办事效率。“事项受理时间一般不超过事项法定承诺时限的50%,如果超期未办理,系统将对办理人员提出警告。”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代办窗口负责人杜宏达说,目前,南平市本级共有431小项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450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占审批服务事项的94.43%。 “在实际办件过程中,我们发现办事人员需要多次重复填写基本信息,费时费力,平台对于电子证照、材料等数据共享应用十分重要。”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业务科科长周灿说,目前中心正在完善电子资料库、电子证照库等信息系统,将申报单中反复填写的基础信息同步配置至“一窗受理”系统。未来,将实现“一企一档”“一人一档”,通过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个人身份证号码就可在审批窗口查询获取企业和个人相关信息。 |
相关阅读:
- [05-03] 南平市四个“统一”完善“武夷山水”品控体系
- [05-03] 南平市将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
- [05-03] 南平市长刘洪建到武夷山检查“五一”假期旅游工作
- [05-04] 南平市委组织部在延举办系统计算机录入比赛
- [05-04] 南平市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 涉及多个领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