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宁德:挪穷窝有补助 断穷根靠就业

2019-05-10 07:43:05 李向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近年来,我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成效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拿出精准过硬的举措和办法,力求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坚决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请看本报记者发来的报道。

宁德——

挪穷窝有补助 断穷根靠就业

东南网5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游松柏)

为摆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宁德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实施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断穷根,实现脱贫致富。“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福工程搬迁4.8万人,其中贫困群众“挪穷窝”11595人。

多措并举,让贫困户搬得出

“住进90平方米的新居,宽敞舒服,日子越来越好啦!”去年初,古田县大桥镇门里村贫困户曾茂金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还到周边的食用菌企业打工。

跟曾茂金一样,古田县首批51户贫困户去年入住了镇里统建精补造福搬迁项目点。曾茂金告诉记者:“按国定贫困户相应条件,我家4口人,拿到11.8万元相关补助后,只要缴交6.2万元,就住进了新房。”据悉,如果是计生户、少数民族户或残疾户,还有相关的补助,住房负担更轻了。

在大桥镇统建精补造福搬迁项目点,记者见到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小区内有老年幸福园、社区服务中心和便民中心。“第二批安置房共七八十套,主要面向低保户、五保户、地质灾害点受灾群众,正在进行住户遴选中。入选贫困户有望今年夏季拿到新房钥匙。”大桥镇党委书记刘传县说。

统建精补,是古田县率先推出的造福搬迁服务扶贫开发新模式,即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销售新型农村住宅。

近年来,宁德市在城郊、中心集镇、中心村等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地方划出210个搬迁安置“储备区”,逐点规划,分步建设,方便群众就近安置。市县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对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做到搬迁资金有保障、基础设施配备有保障、后续发展有保障。2016年以来共搬迁4.2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万人应搬尽搬。在中央、省级的搬迁扶持资金、易地搬迁债券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追加补助3000元,确保搬迁群众建房少举债。同时,市本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50户以上的安置点进行配套补助,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贫困群众安有所居。

就近就业,让搬迁户能致富

以往,有贫困户搬迁了,但因缺乏就业门路,心还在老家,经常出现“农闲在新家、农忙跑老家”。如何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宁德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全力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医、就学这三个后续关键问题,重中之重解决贫困户的致富门路。”

霞浦县江边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入住山区群众283户9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4人。为让搬迁群众“稳下来”,江边村推行“党建+扶贫+合作社”模式,联建村党支部联合裕正农业合作社发展七彩椒种植,吸纳贫困户共同种植,实现稳定增收。

江边村委会主任黄郑荣说,村里无偿出让11.53亩村集体土地,由党总支牵头建设江边扶贫仓储项目,通过搭建钢构厂房2700平方米实现出租收益,每年可增加收入30多万元。项目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53人参与折股量化分红,每人每年可实现稳定分红2000元。

柘荣县把造福工程搬迁与“小县大城关”建设结合起来,在城郊建设6个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引导群众就近到企业打工就业,有225户966名贫困群众实现“生活方式市民化、生活服务社区化”。

今年39岁的柘荣县贫困户叶玉云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原先住在很偏远的富溪镇东溪村,离城关有30多公里。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搬迁到城郊乡王竹坪统规统建点,解决了住房问题。“现在孩子可就近到机关幼儿园上学,享受到县城优质的教学资源。自己也在城关做水泥工,每年的收入有4万多元。”叶玉云说,以前生病都是在隔壁村找赤脚医生看看,现在可直接到县医院挂主任医生的号,生活真是变了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