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恋恋琉球,浓浓的福州味

2019-05-13 09:05:15 谢海潮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村林氏祖祠,放置着一对石狮子,口衔武士刀,明显带有琉球风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当中就有林浦人。

  福建与琉球古航线图

东南网5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 文/图)

琉球列岛与闽浙隔海相望,自隋后与中国的交往散见于各种文献——12世纪建国,14世纪与中国正式建交,成为古代东亚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的重要成员,是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纽。

“历史上,琉球国曾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藩属于中国。”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丁清华说,这个曾没有系统文字的国度,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开始大量地学习中华文化,包括中国的方块字、带有福州腔的官话,甚至国土上建筑的一砖一瓦。

“万国津梁”的豪气

琉球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372年,即明洪武五年。那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遣行人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当时,琉球列岛处于“三国”(北山、中山、南山)并立时期。1383年,北山王和山南王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三国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揭开了5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

朝贡与册封是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仅明朝,中国政府对琉球国王的册封就有20多次,而琉球向明朝进贡达300余次。这些文献记载是不可抹去的历史事实。在福州市台江区,还坐落着一座见证中琉关系的馆舍——琉球馆,又名“柔远驿”,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重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负责接待琉球国的进贡使和留学生。

在今天的冲绳县立博物馆,藏有一口铸造于1458年的“万国津梁钟”,也是中琉关系的见证物。这口原本悬挂在琉球王国首里城正殿门前的大钟铭刻着,“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仁风”。

“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琉球成为东亚各国贸易的中转中心而兴旺起来。”丁清华说,在实行海禁制度的明代,琉球承担起中国沟通海外的重要任务。《明史》中记载的琉球朝贡次数,几乎是其他各国的总和。“万国津梁”四字,展示出琉球人的抱负与自豪。

福建琉球的航标

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世界一流,其中福建的先民更是领军人物。不论是从福州的马尾,还是从漳州的月港,先民们扬帆起航,通过惊涛骇浪,积累了相当多的航海经验。从明代起,正值全球航海大时代的背景,中国开始出现大量的航海通书,如《罗经针簿》《渡海方程》《四海指南》《航海全书》等,这些均为舟子相传的秘本,藏书家鲜少著录,所以存世不多且十分珍贵。

在英国牛津大学的鲍德林图书馆中,藏有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这两本珍贵的旧抄本可能是由到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带回欧洲的,于1639年经劳德大主教收购后捐赠给图书馆。“这两本书详细地记载往返中国、琉球之间的航海路线。”丁清华发现,没有钓鱼岛这个岛屿,中国先民们在前往琉球的航程中就会十分迷茫,“在古代大海的航行中,岛屿是人们辨明方向最为重要的参照物,而钓鱼岛无疑是福建前往琉球的‘航标’”。

《顺风相送》这样记载:“太武(今金门岛)放洋……用乙辰取小琉球头(指台湾南部的琉球仔,也称小琉球)……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从中可知,福建前往琉球的这条航路是要经过台湾、钓鱼岛的。又如《指南正法》关于前往琉球的针路,始发港便直接定为福州地区,即从福州长乐梅花港开船,“梅花开舡……单卯六更取钓鱼台北边过……用单卯寅取濠灞港,即琉球也”。

在500多年的往来风浪中,钓鱼岛见证了琉球在中国的支持下,其民周旋于茫茫大洋,往来贸易于东南亚各国,甚至更远的欧洲,创造财富、学习文化、逐步壮大的历史。

行船前拜祭神灵

古代航海风险难测,故出海之前必须先行祭祀,求得神灵护佑。福州陈文龙尚书庙和马尾闽安镇的海滨怡山院(妈祖宫),是福建航向琉球之前必到的神宇。

莆田人陈文龙,与文天祥是同代人,都是南宋后期的状元、丞相,最后又同样殉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命中书省派员到地方访求应祀的神祇,“凡有功国家及惠爱在民者,着于祀典,令有司岁时到祭”。从此,陈文龙成为护佑一方的神灵。琉球与中国隔着浩瀚大海,而福建距琉球甚近,凡“册封使团”出发前必定先到“旨奉祀典”的陈文龙庙祭拜之后启程,或将陈文龙造像陪同使团前往琉球。陈文龙“神灵显赫”,每次都“尽责”地护佑使团的平安,所以皇朝对他一次次地加以敕封。明代的崇祯和清代的康熙、乾隆,曾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加封“镇海王”。

闽安镇五虎门是琉球国贡船、商船航行抵达中国的首站口岸,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海船,都是在闽安镇海关登岸的。从1372年至1879年(当年日本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及其子移居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的500余年,琉球等国贡船需经闽安镇海关检验封舱后,被护送驶入福州内港河口,贮存在进贡厂,择期取道进京。

明清两代,从福州驶往琉球国的册封使船及琉球国贡、商船,一一停泊在闽安镇海滨怡山院(妈祖宫)的江边,上岸祭祀妈祖后始航。至今,载有“新建天后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长芦于宫篆”等字样的石碑尚存。

“闽人三十六姓”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为加强朝贡贸易关系,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每当琉球国的国王嗣立,他们都会向中国请命册封,没有中国政府的册封认可,国王的继任就无法被视为正统。为此,明清两朝大多应其请求派遣大型使团,在福建造船起航,远涉重洋,行册封之礼。册封使团设正副使,随行者除了政府所规定的各种官员、兵丁、水手外,还有册封使挑选的“从客”,包括文人墨客、琴师画匠、高僧、工匠、艺人等。由于福州是中国与琉球往来的唯一口岸,使团的各类随员自然以福建籍人士为主。

移居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到了琉球后都受到重用,“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贡谢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管,为指南之备”。他们为琉球的航海贸易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引入了大量福建的文学、艺术、建筑、陶瓷、染织等文明成果,使得琉球“风俗淳美”“民物皆易,而为衣冠礼义之乡”。

“这些随行的福建籍‘从客’到达琉球后,无疑对福建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丁清华认为,中华文化对古琉球国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中以福建文化的成效为最。

自明起,琉球就以各种名义派遣使团来朝,如进贡、谢恩、请封、迎封、上书、报倭警、送留学生、送漂民等,往往“一岁数至”。入贡使团通常由百余人甚至数百人组成,他们抵达福州后,先住一小段时间,然后在福建地方官的安排下,正副使节及随员北上进京,人数不过一二十人,其余的便留在“柔远驿”,等候使节的南归,而后一同搭船回国。

在漫长的等待中,这些留居人员或从事贸易,或学习各种技艺,对闽人的礼仪习尚耳濡目染,随后将之带回琉球。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琉球中山王察度派遣“从子日孜每、阔八马,寨官子仁悦慈入国学读书”,琉球“国人入监肄业,自此而始”。一些留学生在福州长期生活后,也把闽地的民间习俗带回琉球。琉球国传统的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祭灶等节日,礼仪大多与福建相仿。

明朝普通话吟唱

历史上,琉球先后向中国派遣了20多批次的留学生(史籍称为“官生”)。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在福州的琉球会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被称为“勤学人”,学习的期限和方法都比较灵活,所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天文地理、制茶、制瓷、制糖、纺织、冶金、农作物栽培、制墨、医术、音乐、戏曲、法律等。

今之冲绳首府那霸市,有座向市民开放的福州园。漫步公园,倚着小桥观流水,靠着“两塔”看“三山”,也许会让人产生“来到福州”的时空错觉。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的福州园,是于1992年,为了纪念福州与那霸结为友好城市10周年,由那霸市政府投资修建的中国式庭园。公园以福州的“三山两塔一江”为基调,运用中国传统园林“小中见大”的景观布局,连建筑材料用的也是福州当地的材料。

在文化技艺、社会习俗、服饰式样诸多方面,琉球带有福建的影子。当地民间的橘饼、黄米糕、千重糕等小吃,豆芽炒豆腐等菜肴,也与福州地区寻常百姓家的做法一样。琉球方言中,如吃饱了、阿妈、香片、龙眼、猫、猪、南瓜、丝面、瓮菜等词汇,借用的是福建方言的词汇。

“琉球国宫廷乐曲《纱窗外》流传了几百年,原汁原味,是用很纯正的明朝普通话唱的!”丁清华说,中华文化在琉球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数百年过去,古老文化的气息依然清新。

客死他乡一抔土

明初朝廷所赐“三十六姓”及随后陆续入籍琉球的,多是古闽安镇与福州河口周边的人。清朝出使琉球国使节,也多为福州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奉命担任“册封琉球国正使”一职的齐鲲是福州仓山齐安村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使琉球国的状元林鸿年是福州鼓楼人。嘉庆年间,闽安水师左营都司陈瑞芳领兵百名护送册封使赴琉球国途中殉职,获琉球王与嘉庆帝赠银抚恤。

在福建地区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就地埋葬,今福州地区的长安山白泉庵、高盖山、福建建筑学校、上渡塔仔村和连江镇海镇都有明清两代的琉球墓。位于福建师范大学长安山后白泉庵的琉球墓园(福州长安山公园旁),是福州地方政府专门为客死福州的琉球人开辟的官方墓群,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内有10座琉球墓,墓主的身份有琉球国的王府财政官,有身份低微的贡船水手,有担任朝贡翻译的通事,也有前来中国学习医道的青青子衿。规模庞大的还有福州古闽安镇西码山麓的琉球墓群,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埋葬了263位从琉球来福州的海上遇难与病故的官员、船员、商人。

散落各地的琉球墓园,是福州和琉球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的见证。2000年,冲绳县13人前来闽安参访,称“祖先是福州闽安镇人”,他们在闽安协台衙门与琉球墓各捧了一把土,用布包好,带回纪念。

琉球灭国之后,仍有琉球人来闽学习。据《福州市志》记载,琉球人东恩纳宽量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上地完文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在福州地区分别向刘良兴、周子和学武,之后各自创刚柔流和上地流空手道。1984年3月,冲绳上地流空手道协会会长上地完英和北美洲上地流空手道协会会长周志玛存率领26人代表团,到闽侯南屿寻根访祖,确认周子和是他们的始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