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协作】宁夏:发展“庭院经济”让生活更好 环境更美
2019-07-06 08:05: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
目前曾记畔村村民居住的带有庭院大棚的住房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曾记畔村村民早期居住和使用的窑洞和土房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东南网7月6日宁夏专电(本网特派记者 颜财斌)屋前开辟大棚蔬菜园,解决日常食蔬;庭院种植经济林,食用与美化两者兼顾……7月4日和5日,记者跟随“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在盐池县、西吉县了解到,两地乡村都根据本地自然条件优势,开展“庭院经济”模式,提升农户生活品质。 打窖蓄水 搭棚种菜 “现在不仅有水吃饭,还能满足基本灌溉;不仅可以吃上绿色蔬菜,还可以到市场上销售……”说起“庭院经济”,宁夏盐池县曾记畔村支部书记朱玉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和感受。 曾记畔村位于盐池县城西25公里,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是典型的中部干旱带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如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带领他们脱贫致富,长期以来都是朱玉国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回忆以前的生活,朱玉国感慨道,过去这里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极为恶劣,人年均纯收入不到500元。“天上不下雨,自己没法种地呀。村民吃饭只能去镇上买食材,路途远不说,菜价也不便宜,很多人家只能靠吃土豆过日子”。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了变化。村委班子因村因户因人制宜,让党的富民政策落地生根。 在朱玉国的带引下,记者来到宁夏盐池县王乐井曾记畔安置点32号的农户家中参观。在院子里记者看到,30多平米的庭院大棚里,种植着许多品种的蔬菜和瓜果;在大棚边上有一口灌溉井,里面大概蓄水30立方;这些水来自庭院内平时的雨水收集。“这一系列的配套组合成就了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庭院经济’,不仅解决了灌溉缺水,节约水资源,而且还增产增收,给农户带来了生活的改善。”朱玉国介绍,目前他们村从2016年开始为村民打窖蓄水,过去想种菜没水种不了,如今村里有60多户人家里搭起了蔬菜大棚。 而在庭院外,这户人家还搭起了羊圈,养起了当地的特色品种——滩羊。“村民的种植+养殖,已经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饮食需求,有时候吃不完还到市场上售卖。”站在庭院外的朱玉国指着远处废弃的土窑洞和土房子说,如今的水泥小院已经取代了早期泥土纷飞的土房子,村民饮食也不再局限于餐餐土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奋斗更有信心。 “其实,这些也要得益于闽宁协作帮扶,我们通过与福建的学习交流,深深感受到了美好生活就需要有‘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朱玉国告诉记者,他曾4次到过福建参加交流学习培训,7月8日又将有一批40人的团队将到福建泉州参加乡村振兴建设的主题培训,相信他们肯定能学习到更好的理念和做法,回来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美好。 |
相关阅读:
- [07-04] 甘肃、宁夏:找准精神坐标 凝聚前行动力
- [07-06] 刘远率团赴宁夏开展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工作
- [07-03] 甘肃、宁夏:找准精神坐标 凝聚前行动力
- [07-04] 多家媒体汇聚宁夏 聚焦脱贫攻坚
- [07-05] 黄河宁夏段全线封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