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闽宁协作】用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脱贫致富新生活

2019-07-10 15:36: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7月3日—9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走访了宁夏5个市的12个采访点,深入采访宁夏脱贫攻坚成效,感受闽宁协作下宁夏的发展变化,以及当地群众如何改变思想观念,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到达闽宁镇的游客都会通过参观闽宁镇扶贫展示馆,了解闽宁镇的前世今生。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东南网7月9日宁夏专电(本网特派记者 颜财斌)小小葡萄酿出国际级美酒,小小枸杞名誉四海八方,羊绒贸易更是占有全国1/2、世界1/3的市场份额……7月3日—9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走访了宁夏5个市的12个采访点,深入采访宁夏脱贫攻坚成效,感受闽宁协作下宁夏的发展变化,以及当地群众如何改变思想观念,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在红寺堡的枸杞园内,一位当地农民听说记者来自于福建,主动挥手问好。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去过福建4次,带回来的不止是脱贫致富的方法,还有闽南人的‘爱拼才会赢’的精神。”7月4日,记者在盐池县曾记畔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朱玉国感慨地向记者描述了自己在福建学习的体会。

朱玉国是一位很有思想开拓性的“带路人”,曾记畔村在他的带领下,通过金融扶贫,解决了脱贫创业路上的资金难问题;滩羊规模化养殖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庭院经济”则让村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无水生活,丰富的种植产品成为了百姓的家常菜……

然而,朱玉国并不满足于帮助群众脱贫,他的目标是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谈起接下来的规划,朱玉国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开始通过电商模式扩大群众种植和养殖产品的销售。“我们正在打造一个网上销售平台,下个月应该就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我们曾记畔村的就多一个自己品牌的销售途径,滩羊、粮食作物将会从这里销售到各地”。

“要脱贫致富,关键要改变思想观念,要有福建人那种‘爱拼才会赢’的创业思想,要有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念。”朱玉国说,这是我最经常对我们村民说的话,而且还通过每年的福建培训,让他们也自己去亲身感受这份奋斗精神,学习脱贫致富的思路,回来带领大家一起奋斗。

无独有偶,西吉县涵江村的秦振邦也是一位有着“爱拼才会赢”干劲的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涵江村就从一个全国贫困村变成如今绿化、亮化、美化的小山村。记者采访过程中,秦振邦不停地接听电话,对接着刚刚上马的光伏发电站事宜,“这个项目投产后,我们的农民又可以多一笔分红收入,生活就更提升了一步”。

农户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建设平台持续深化脱贫致富

结对帮扶、招商引资、人才帮扶、平台搭建……闽宁协作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宁干部跨越山海,与宁夏人民肩并肩,倾情帮扶,踏实苦干,无私奉献,助力宁夏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

“1对1”式的创业跟踪帮扶,引进家门口便能创业的“食用菌种植技术”,签约入驻大型交易平台拓展交易渠道……7月6日,记者遇到福建泉州的挂职干部郑永璘,近来他忙碌许久的三件闽宁协作帮扶的事情就要落地了,一项是“食用菌种植技术”落户同心,一项是“来三斤”平台签约搭建农户销售渠道,还有一项是组织40名同心创业致富带头人前往福建南安蓉中村学习,并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对40名创作致富带头人进行跟踪创业帮扶。

据介绍,仅这三项脱贫思路的落地,便可以带动当地上千名农户的脱贫,同时还能拓展销售渠道,解决农户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虑,为当地群众开拓思路、大胆创业脱贫提供信心支持。

“我们作为闽宁两地连接的桥梁,要充分将福建的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及客户信息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与这里的资源、环境、生态、特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良性的互动发展机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郑永璘如是说。

与郑永璘一样奔波于闽宁两地的福建挂职干部还有很多,7月4日的采访中,记者就在红寺堡区遇到组织泉州教育专家来红寺堡把脉幼儿教育,书法教学等教育扶贫的泉州来宁挂职干部赖有为;7月5日,记者在采访西吉县采访时,也遇到正在当地调研的莆田挂职干部刘基堂,再过一个月莆田将有3家企业落户西吉县,预计3家企业年产量可达1亿元,同时可以解决当地10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帮扶车间内,工人们可以通过加件加工获取劳动报酬。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闽宁协作助力宁夏脱贫发展

六盘山高,闽江水长。闽宁协作20多年,两地党委、政府咬定目标不放松,充分发挥在扶贫协作中的领导作用,坚持联席会议、共同决策的机制从不间断,不断深化市县、镇村、部门之间的结对帮扶;数千名福建干部、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企业家,担当实干,和宁夏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为了宁夏的扶贫事业真心奉献。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据了解,宁夏和福建对口扶贫协作已进入第24个年头,形成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对口扶贫协作机制。截至目前,福建省及其对口帮扶市县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3亿元,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产业、就业、旅游等领域进行广泛协作,有力促进了宁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依托闽宁对口帮扶、扶贫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从外地引进经济基础好、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家落户农村,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支持外来企业家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根据致富带头人的基本信息、产业类型、收入情况、带动户数、带动形式等建立台帐,坚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

本次活动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媒体介绍了自治区“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的相关情况。宁夏扶贫开发开始于1983年,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30多年来坚持不懈、持续发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30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目标、责任等六项体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到2018年底,实现1个贫困县和993个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5万人减少到1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5%下降到3%,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193元增长到9298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刘学智表示,宁夏将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曾记畔村的农户向记者展示刚刚养殖不久的小滩羊。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在闽宁镇建设起来的葡萄酒一条街、葡萄园、葡萄酒庄,经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品鉴。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目前曾记畔村村民居住的带有庭院大棚的住房。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宁夏红寺堡区进入了黄花菜采摘期。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