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厦门酱油古法酿制:每一滴都是匠心

2019-07-12 09:10: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如今已经退休的刘团结,曾是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的制酱师傅,也是厦门酱油古法酿制工艺的传承人。从学徒到工人,再到师傅,刘团结对古法酿制技艺的执着,早已融入他的生活,而且越前行越坚定

加盐水。受访者供图

传授继承 延续舌尖上的最美味

寒来暑往,坚守不易,即便如今年逾60岁,刘团结也仍在努力。然而,古法制酱因为产量低、耗时长,许多年轻学徒工望而却步。刘团结透露,对于这项技艺的传承延续,他一直在暗中观察,物色合适的人选。

“要责任心比较强、对行业感兴趣又有悟性的人。”他坦言,这行业十分辛苦,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因此一定要选能吃苦耐劳,并且是真的特别想学的人,才能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他计划在现有岗位中寻找有一定基础的人选,安排工作让其边做边学,先打好基础后,再传授一些复杂的关键点。

“其实做这个,也是要做到老、学到老。”刘团结自己还在不断地学习、摸索,以求让酱油的风味、口感越来越好,让舌尖上的最美味更好地延续。

记者了解到,在多年的“古法”传承中,刘团结并没有墨守成规,而在保留古法酿造技艺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他以旋转压力锅替代桶蒸工艺,解决了黄豆蒸煮中存在的夹生问题,也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燃气成本。

当然,在他身后,少不了企业的支持。现代工艺制作的缸,遇到咸的东西渗漏得厉害,于是每年厂里都派人去厦门、闽南一带乡下去收缸。

“古龙晒场上的6万多口缸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传统酱缸,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朝。为了守住古法酱油酿造的味道,修补和维护老酱缸的老手艺,也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刘团结说。

日复一日的守护,与酱油打了一辈子交道。刘团结望着雨中的6万多口酱缸,说道:“很辛苦,也很欣慰。”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