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工程”奖系列报道之二 山海协作扶贫路 生生不息总关情——广播剧《闽宁镇》获奖记
2019-08-19 19:11: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广播剧立项,实地走访 主创团队在闽宁镇镇史馆走访受访者供图 2018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当主创人员从新闻联播里看到这次座谈会的消息后,马上想起从闽宁村,到闽宁镇,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历时20年的闽宁协作。如果把这段历史,用广播剧的形式反映出来,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2018年,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漳浦广播电视台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广播电视台,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创作三集广播连续剧《闽宁镇》诞生。该剧定位用敏锐的视角,艺术的表达,展现闽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塑造扶贫工作中感人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13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主创郭戴云很有感触地说:“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守望相助中,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科技专家、医生、教师、闽商等群体,无私奉献、踏实苦干,用智慧和心血助力宁夏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这些鲜活的事迹正是《闽宁镇》创作的源泉。” 主创团队谈成功之处:有格局、视角独特、引人情感共鸣 《闽宁镇》编剧、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剧分会副秘书长薛伟强说,脱贫攻坚题材很多,怎么样从中脱颖而出,首要一点就是格局。主创团队远赴宁夏采访,从闽宁镇一直到西海固,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的贫困看西部,西部贫困看西海固,西海固的脱贫,是中国整体脱贫的重要一环,有着标杆式的意义。”这也是这部剧与众不同的格局所在。为了突出“闽宁协作”,主创团队架构故事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是福建援宁干部和企业家,一条线是当地干部和群众,双线并行发展,展现的不单单是一方帮助另一方,而是把重点放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上,突显了“脱贫攻坚上下一心、干群一心”的协作精神。这也是“闽宁模式”为什么成功的一个内在动力。 薛伟强说:“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真的是非常震撼,随着我们的走访了解,我们对移民搬迁的老百姓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广播剧里的每一个人物、故事都有现实中的原型,该剧很接地气,有非常强的代入感。” 既是编剧又是该剧导演权胜认为,闽宁协作的成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宁干部,如何塑造好他们,是创作的重中之重。该剧塑造的福建援宁干部典型雷春桦,是一个“连家渔民上岸”的亲历者。二十年前,是党的“渔民上岸”政策让她受益;二十年后,她主动要求到宁夏去做移民搬迁工作,又把党的温暖带到了西海固。从沿海到西部,从连家渔船到西海固,雷春桦与当地群众从情感上有共鸣,她的行为发自内心,因此她的使命担当可信,她的人物形象生动。 从“连家渔民上岸”到“西海固移民搬迁”,体现了党的政策一脉相承,这也是“闽宁模式”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伟大中国方案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