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师范大学“红传航道”:用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 让红色文化迸发生命力

2019-08-23 12:35: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今年暑期,“红传航道”初心不忘接续奋斗,全体团队师生秉承着“唤醒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信仰与使命,结合社会实践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当地中小学进行合作对接。

红传航道项目组在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路演现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东南网8月23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项目团队成立701天,在16824个小时里,行程10.2万公里,已开发47条红色研学旅行线路,组织研学旅行924团次,受益学生达27494人;已开发文创产品37类,为建宁、清流、明溪等省级贫困县、红色旅游地带来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创业团队“红传航道”在参加近日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决赛时做的精彩汇报。在专家评委看来,其项目结合互联网特点,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去链接时空纽带,直面“红色资源开发形式单一,表达方式陈旧”等问题,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讲好福建红色文化故事的运作模式尤为值得肯定。经专家评定,该项目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上脱颖而出,成功摘得金奖。其金奖背后,凝聚的是全校22个学院,1080名学生共同传承福建红色文化愿望。

福建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兼任项目顾问的杨建义教授对此项目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有志青年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带着不忘历史的初心,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相聚在一起,顺应时代特点以及在考察中了解到的现状,通过自己所学对红色资源的整合和提炼,运用互联网+手段,为大中小学提供红色教学课程组和新媒体资源,开发红色资源,既有时代价值,又有战略意义。

因为初心,唤醒红色基因

“内容理论性强、话语体系传统、形式枯燥乏味、传播队伍单一”,“红传航道”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孙巧真告诉记者,这是此前他们针对福建省内56所中小学,10216名中小学生展开相关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何发挥学校优势,把红色故事宣扬好、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成为学校师生不断讨论与思考的话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该院的学术和师资优势,以及数学与信息学院、教育学院、美术学院、传播学院等提供的技术、理论、美编传播等优势,“红传航道”2017年正式成立。组成由教授领衔指导,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并成立理论研习社团——红传社。经过讨论与思考,“红传航道”将方向定为:用“互联网+”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内容再造,并打通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使红色文化更鲜活、更具时代性,传导对象更明确、更精准。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红传航道项目作为创业项目,如何自身造血呢?团队以红色文化展馆、地方和企事业单位购买服务和政策资金扶持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资金主要构成为企业资助56%;政府购买24%;政策支持20%。项目主要面向社会公益性提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助力红色基因代代传,面向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公益课堂、提供教学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面向乡村开展红色文化的在地挖掘、整合传播和空间营造。

张小清,是理论组副组长,作为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博士研究生,她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由她梳理出来的福建省红色故事,被交给团队里的美术组和技术组,红色故事变成视频、漫画,并被开发成适应中小学生话语体系的红色金课。“这样做,既能保证红色文化的理论价值,又有趣味性,能够让更多人爱上红色文化。”张小清说。

 

小红军形象IP产品 红传航道项目组供图

记者看到,原创动漫、VR视频、明信片、文创周边……红色故事被开发成一套套新颖独特又丰富多彩的新媒体产品,吸引人的目光。其中,古田会议VR体验视频逼真,让人沉浸感十足,“三湾改编”漫画新颖活泼,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王哲元告诉记者,“红传航道”已经开发出红色故事漫画10套、创意产品20套,针对中小学生的红色课程也正陆续被开发出来,作为中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具。

为了找到受众更易接受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红传航道”团队经过走访、调研,不仅在产品上结合VR等技术,优化传统的红色文化形态,还在传播渠道上采用了线上+线下整合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传播有了新的方式。

“在红色课程研发出来后,我们会在新媒体矩阵上发出,如微信公众号、抖音、易班等。”刘世民说,“目前,通过传播矩阵,我们持续推送福建红色人物故事、红色社会实践成果和红色文化研究动态等内容,数量有1600多篇了。”

在线下,“红传航道”的志愿者们通过宣讲团,赴少年宫、农村、基层义务宣讲红色文化,开展中小学红色文化公益课堂。

 

小学生使用VR视频学习红色文化 红传航道项目组供图

2018年暑期,该项目组成87支“红传航道”学生小分队,奔赴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区划生源,开展“寻访家乡红传承红基因”红色游学活动。参与人数共达290人,其中福建师范大学的教师参与达18人,在校学生参与达272人,他们利用返乡期间,在当地寻访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扶贫、支教、调研和宣讲等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今年暑期,“红传航道”初心不忘接续奋斗,全体团队师生秉承着“唤醒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信仰与使命,结合社会实践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当地中小学进行合作对接。特别是针对红色地区的中小学,充分挖掘其立足红色故土、依托红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寻找适合双方的切入点,共促红色教育长远发展。

“我们学校依托古田会议的红色文化,发展成为特色的‘红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紧扣红色文化,课内教学与拓展也与古田有关。树魂立根,艺术育人。我们用艺术的形式让同学们融入到红色情境中,学习红色文化。”古田中心小学的邹继标副校长介绍说。他还表示,红传航道项目为小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载体,互相学习,共促发展。

据介绍,现已推出红色故事漫画102套;红色金课60套,持续向省内67所中小学供给红色金课;创意产品36套和动画等;建成古田会议等15个数字化场景;“红传航道”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福建红色人物故事、红色社会实践成果、红色文化研究动态。

团队成立两年来,项目组分别与古田会议纪念馆、将乐团县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持续供给网络文创品,今年6月申报红梦种子民办非营利组织。8月14日,应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人民政府邀请,项目团队在项目总指导老师张兆文的带领下,前往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纪念园实地调研,并开展洽谈合作事宜,为宣传和推动闽中红色文化提供新模式。

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项目组构建了传播矩阵,在红传航道微信公众号、福建共青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易班、今日头条、抖音、福师大小葵等地方都可以看到“红传航道”的最新产品! “红传航道”全体成员用实际行动证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可行的。

红色基因,渗入福师大人的血液

项目组组织的研学旅行 红传航道 红传航道项目组供图

“走过古田、才溪乡,也走过临江楼、松荫堂……我带着对红色文化的热爱,沿着英雄先辈们的脚步重踏这些热土,我的心情激动又沉重。”团队成员魏倩怡如是表示。

“听着潘伯伯讲起他父亲潘国金勇夺警枪参加抗日游击队,让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信仰,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听完潘伯伯讲那些英雄的故事,“红传”小分队队员们在闽侯祥谦镇这样感慨道。

项目组成员赵杰宁在自己的微博中中写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每每读起,都思绪万千。有些深植在我们血脉中的东西——红色文化,决不能丢。红传航道正做着传承、传播红色文化这样有意义、有现实价值、有趣的事!跟我们一起做红传人!

 

红传航道项目组与大洋乡人民政府对接 红传航道项目组供图

据了解,项目覆盖福建省9地市,课程组已通过福建省教育厅审核;通过校友会力量已与10所爱国教育基地、31所非贫困地区的院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项目组成员走访革命老区并开展公益性红色教育达2880小时,已与36所贫困区的教育机构签署合作意向;本项目已与福建五个革命老区签署了定制服务协议……项目总体指导老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兆文表示,“红传航道”各分队所到之处,旌旗冉冉、风展如画,碧色的天空和朱红的队旗相映成趣,更突显出我们“红传信仰”的初心和“薪火相传”的使命! 一项项成绩凝结着红传航道项目组的心血,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继续推进项目的信念。下一步,“红传航道”拟成立福建高校红色文化联盟,让红色文化传播成体系,受益人群更广。未来,还计划联动全国红色资源及高校,与更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打通红色基因的“神经末梢”,在更多人的心里烙下红色印记。

“我们将以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新的起点,更好的冲刺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向全国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孙巧真在参加完省赛后信心满满的向记者如是说道。

 

项目团队合影 项目组供图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