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福建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9-08-24 08:15: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2019年8月23日,《福建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福州召开。会上,福建日报原副总编辑徐明新、记者郑璜及著名菌草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等,分别代表创刊老同志、一线采编人员和读者发言。以下是他们的发言摘登。

引导福建人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徐明新(福建日报原副总编辑)

首先,感谢省委、感谢报业集团党组,对我们老报人的关怀和勉励。

70年前的今天上午,省委组建的南下新闻队伍,进驻并接管福州市东街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社。两天后,《福建日报》出版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开始执政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建日报》成为我们党在福建执政的得力帮手。当时,杨西光、何若人、孙泽夫、刘岳峰等报社领导,带领我们艰苦创业,打下了福建日报社各项事业的基础,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深情地怀念他们。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日报》随着党领导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刊时的报纸,只印1万份,对开4版。如今的《福建日报》,对开16版,发行达30万份,在北京发行1万份。福建日报社还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每周文摘》《福建法治报》等12张系列报,拥有《市场瞭望》《闽声》《晋江商人》等多个期刊,拥有东南网、《新福建》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真是家大业大,人才济济,成为省委领导下的强大主流舆论阵地。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远,看得深。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他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福建日报》作为传统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我相信,在省委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好这个课题,打造强大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引导福建人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党报让我在磨炼中成长”

郑 璜(福建日报时政采访部记者)

能够代表一线采编人员在福建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致敬我们的报社我们的家,我感到无比荣幸。先送上祝福,生日快乐,我的报!

因为承担纪念福建日报创刊70年特稿的写作,我对这张报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一张有着辉煌历史的党报:在炮火中诞生,省委领导直接参与办报,毛主席亲自题写报名;这是一张引领新闻改革的党报:会议新闻、短消息、短社论,许多作品至今仍是范例,“松绑放权”报道震动全国。这里还有一群忠实记录70年巨变的报人,他们用赤诚之心弘扬党报优良传统,用满身激情传承党报红色基因。我为自己是福建日报人而自豪。

成为福建日报人11年来,我始终在采访一线,努力保持追梦脚步不敢停歇,收获成长、心怀感恩。

感谢福建日报,给了我观察世界、开阔眼界的最好视角,让我更加真切体会到坚守初心使命的重大意义。

8月初,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脱贫。在我看到这条消息的同时,就接到报社任务,马上赶赴下党。这个总书记“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也是2014年福建日报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系列报道时重点采访的第一站。

近年来,福建日报两次组织“习近平在福建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我都有幸全程参与。通过追寻和记录总书记在福建的点滴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对福建和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领略到他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务实精神。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新闻从业经历和学习思考机会,更是理想和信念的洗礼,坚定了我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决心。

这些年,我还参加了全国两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大活动报道。在提升眼界的同时,我也真切感受到,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探索实践到国家重大活动,把握大势、谋划大事,都是立足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初心,需要坚持不懈地在新闻实践中去体验、去强化。感谢福建日报,让我能够触摸时代脉搏,记录和见证这个时代,也明白了再平凡的岗位都可做到极致、成就精彩。

菌草专家林占熺教授数十年如一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每次聆听他初心不改信仰不变的事迹,我都有新的体悟。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到福州参加歌剧节时,特地交代助手要让福建日报记者来。因为歌剧这样阳春白雪的东西,需要靠党报多宣传,才可能“和者日众”。更多的采访对象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敬业奉献的人。他们有的心无旁骛做企业,有的无怨无悔当人民的公仆,还有的就是靠双手摆脱了贫困的普通农民。正是他们的点滴努力,汇聚成新福建的日新月异。

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作为党报记者,只有带着责任和感情到基层去,到火热的实践中去,才可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这些年,我积极参与“新春走基层”“走转改”等实践活动,在“走进母亲河”系列报道中,为一探闽江源头,我和同事在山路上徒步4个多小时;鼓浪屿启动申遗初期,我走访了几十家家庭旅馆,这才能较客观地分析这一当时的新鲜事物对鼓浪屿风貌保护的功与过;全国性的蔬菜涨价潮中,我天天跑菜市场超市,详细分析不同流通模式下每个环节的加价情况……这些经历让我成长,更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

感谢福建日报,让我时时感受本领恐慌、能力不足,保持了不断学习探索的动力和紧迫感。

如今,福建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是时代馈赠给福建日报的宝贵新闻资源。另一方面,今天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改变着每一位记者、编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节奏。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是新时代党报人的必答题。

既有追寻,苦必随之。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以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方式,作出党报记者应有的观察,发出应有的声音,我们还有许多新知识要学,许多新问题要解决,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我们坚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有福建日报社70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这张70年的报纸,正芳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身处一个伟大时代,坚守那份应当由党报记者来守望和传递的价值,这是我们这代新闻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舞台。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我们将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守正创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好,把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表达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福建故事”。

党报是一张“点草成金”的报纸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

我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是一个普通的党报读者,同时也是受到党报眷顾很深、关爱很深的读者。每次看到“福建日报”四个大字,我都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认同感。《福建日报》对于我,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对于菌草一样,意义重大,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她是一张“点草成金”的报纸。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33年前我第一次和《福建日报》结缘说起。

1986年,我发明的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刚刚取得突破。但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当时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福建日报》对新型事物非常敏感,眼光独到、超前,最早报道了这个消息,果断、勇敢地为菌草技术喝彩。1986年11月29日,一位名叫戴华洲的记者,采写了一则76字的简讯,刊在《福建日报》第一版。消息见报后几天,就有很多山区、老区、贫困地区的人来咨询我,老红军熊兆仁、李德安先后40多次到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探讨贫困地区怎样运用这项技术脱贫致富。

是《福建日报》的报道,把菌草技术推上了应用之路。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长达33年的时间里,《福建日报》全程跟踪、持续关注菌草技术和菌草产业的成长、应用和发展,五六代新闻人,戴华洲、黄世宏、张红、罗庆春、林艳、林升文、洪东妹、张辉、林霞等几十位记者接力报道,一共刊发了160多篇文章。当菌草技术的推广遇到阻力时,《福建日报》刊登报道《点草成金》,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使这项技术得以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当菌草技术在前进中遭到怀疑、非议时,《福建日报》写了内参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义无反顾地为菌草事业呐喊呼吁;当菌草技术完成一次又一次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扶贫事业贡献力量时,《福建日报》用大篇幅的文章热情洋溢地给予肯定,并辐射、带动省内外各类媒体争先报道……《福建日报》对菌草产业起到非常特殊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这项“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发明,拓展成为“菌”与“草”交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新领域,能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进联合国,演绎“点草成金”的传奇,和《福建日报》的宣传和推动密不可分。党报新闻工作者不愧是历史创新巨轮上的瞭望者、推动者,从他们身上,我鲜明地感受到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神圣使命感,一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高度责任感。

33年来,菌草事业与《福建日报》一起成长。我欣喜地看到,《福建日报》从一张报纸,发展到拥有许多报刊和新媒体的现代传媒集团,在信息传播非常便捷的时代更加凸显党报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而我的“菌草梦”,也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历届省领导长期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步实现。如今,菌草技术已经传播到世界106个国家,“福建菌草”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恢复生态、减贫助困等1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的贡献,被誉为“一带一路信使”。去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在当地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回顾他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项目而结下的菌草缘。

但不管我们走得再远,都走不出《福建日报》关注的视野。这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监督和鞭策。我常常提醒自己,也提醒我的团队不要辜负党报多年的关心和支持,不要辜负党报读者的信任,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谨言笃行、砥砺奋进。为“一棵菌草改变世界”的梦想,我弟弟在菌草技术扶贫中意外丧生,我自己断掉两根肋骨,4次死里逃生,艰苦奋斗50年,仍然没有任何懈怠的理由。

作为党报忠实读者,《福建日报》陪伴我度过了许多时光。出国访问,我常常带着《福建日报》;结集出书,首先想到的也是《福建日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希望党报的“笔杆子”能够正确引导舆论,高举正义与真理的大旗,激浊扬清,为科学的春天鼓与呼。我衷心祝愿《福建日报》的“笔杆子”越来越强、越来越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