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打造“绿色创新投资业务”新模式

2019-09-05 13:10: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5日上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福建省财政厅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州共同签署福建省“绿色创新投资业务”合作协议。三方合作有利于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融资增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签约仪式现场。 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东南网9月5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9月5日上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下称“清洁基金”)、福建省财政厅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银行”)在福州共同签署福建省“绿色创新投资业务”合作协议。三方合作有利于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融资增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预计本合作协议顺利落地实施后,以每年开展总额1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贷款项目计算,可至少拉动25亿元人民币的社会资本。

清洁基金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按照社会化模式管理的政策性基金,宗旨是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截至2019年6月底,清洁基金已累计在全国26个省区市开展了284个、共计172.83亿元的绿色低碳优惠贷款项目,撬动社会资金近千亿元。

清洁基金、福建省财政厅和兴业银行按照清洁基金有关制度,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多轮研讨,共同打造了福建“绿色创新投资业务”新模式,构建有利于福建省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福建省“绿色创新投资业务”合作模式旨在支持福建省内有利于产生应对气候变化效益的产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先进的节能减排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生产;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与能效提高;提高工业能效的节能技改项目;绿色交通;节能、惠农项目,森林碳汇项目;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装备制造业项目等。

据介绍,“绿色创新投资”项目主要以债权方式进行投资,原则上单个项目投资期限不超过3年,对于公益性显著、投资回报期长的项目,可适当延长至5年。清洁基金负责项目评审,并对审核通过的项目提供低于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性优惠贷款资金,非公益类、公益类项目贷款利率分别为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下浮20%和25%;兴业银行具体实施项目筛选和尽职调查工作,对清洁基金出资部分以融资性保函的形式进行担保,亦可提供项目配套资金;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协调项目申报、碳减排预算等工作,并对贷款给予适度贴补,保证节能减碳项目能享受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优惠支持,同时,福建省各地市也可向兴业银行推荐优质项目。

签约活动现场。 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在省财政厅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兴业银行已初步筛选出永泰抽水蓄能电站、福厦客专高铁、宁德核电、福州市红庙岭厨余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协议签订后即可组织贷款的落实。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项目建成后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作用,可改善电网运行条件,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可配合核电、风电、特高压交流输电和大型煤电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概算总投资67.3亿元,拟向清洁基金申请5亿元贷款,期限5年,电站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纳16亿千瓦时的低谷电量,提供12亿千瓦时的高峰电量,节约发电标煤20.79万吨,按每吨标煤1000元计算,每年可节2.08亿元。

福建省是全国最早开展清洁发展委托贷款工作的省份之一。从2011年开展清洁发展委托贷款业务以来,福建省共使用清洁委托贷款资金5.95亿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约47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减碳量可达到640.8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植绿十三年来一直秉承“寓义于利”的发展理念,与福建省绿色生态发展相伴而行。截至2019年7月末,兴业银行支持福建省绿色金融贷款余额316.57亿元,类信贷余额205.36亿元,预计可节约标准煤525.67万吨。

福建省财政厅相关人士介绍,由于传统清洁发展基金委托贷款是由地方财政先行向基金贷款,再逐级转贷至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最后由当地财政部门与项目单位签订贷款合同,这种财政兜底的模式必然增加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且贷款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实施三方合作后,不仅政府隐性债务得到有效规避,而且通过市场手段,使项目的选择更加精准、更具有生命力。我省将充分发挥特有生态资源优势,逐步扩大三方合作模式下的融资规模,做大做强绿色产业。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