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一场跨越80多年的接力

2019-09-23 07:57:22 黄筱菁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23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巍巍松毛岭,层峦叠嶂。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肃然伫立于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上。

80多年前,松毛岭下的文坊村村民不惧危险,松毛岭战役后成立“无祀会”,自发上山收殓红军烈士遗骸并安葬在村口,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进行祭拜。80多年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无祀会”后代成立“重修文坊红军墓理事会”,修葺红军墓,让红军精神和文坊村民的大义之举,能在新时代延续。

不畏艰险

“无祀会”义举慰英灵

1934年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9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6个整编师和炮兵第五团约7万人压向松毛岭。面对强敌的进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工人师和地方赤卫队约3万余人坚守阵地、英勇抗击。9月23日到29日,在浴血奋战7天7夜之后,万余名红军战士在松毛岭上献出了生命,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枪炮声响结束,鲜血已浸染了山体。“战斗后,国民党军队派出800人的加强营,花了3个月的时间把他们士兵的遗体火化掩埋,但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无人处理。时间一长,村里也出现了疫情,有村民就找到我爷爷寻找办法。”文坊村村民项仲炳的孙子、今年74岁的项贤洲说。

这些无名烈士让项仲炳心痛不已,“他们为革命付出生命,一定要让他们安息”的想法越发强烈。于是,项仲炳和其他村中有威望的长者一起,召集全村各房房长到项氏家庙召开会议,成立“无祀会”并发动壮劳力上山收殓红军烈士遗体。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之下,500多名文坊村民借“防疫情”的名义,带着锄头、簸箕等简陋工具,走上松毛岭,将红军烈士遗骸就地掩埋安葬。在收殓过程中,有的村民因感染疫情,倒在了山上。

简易的掩埋终究抵不过风雨的冲刷。1938年3月,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后,山上土壤渐松,烈士遗骸渐露,村民见状不敢再上山。在“无祀会”的再次牵头发动下,村中50多人用布捂住口鼻,手持竹火夹,再上松毛岭,将红军烈士遗骸装入大大小小的瓮罐中。

“当时我家里爷爷、父母、大伯等共11人参与到捡遗骸的队伍中,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把烈士遗骸骨收集好,挑到村口的甲利垄处做墓安葬。”项贤洲说。

红军烈士有了安息之处,村民们心中有了些许安慰,并确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烈士祭扫。为了避免临时凑钱置办,“无祀会”22名成员每人拿出二斗谷子,将谷息用于祭扫事宜。当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村民们按照当地的风俗,准备好猪肉、鸭肉等煮成的粥,倒在烈士墓前。“将士诸君,不知何姓,不识某名,或为外籍,或是同乡,背井离乡,抛妻弃子,奔赴沙场……”念读着祭文,文坊村民为没能留下姓名的红军烈士们,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从此,这一份惦念,每年都在村中延续。

后代接力

重修烈士墓传情义

时间来到了2010年。因赣龙铁路复线建设要经过甲利垄的红军烈士墓,当地在松毛岭半山腰上修建了一座新的无名烈士墓,把一部分的红军烈士遗骸迁移至此安葬。而村口的红军烈士墓塚里,仍深埋有部分烈士遗骸,由于年久失修,瓮罐渐渐显露,出现了些许残破。

看着残破的红军墓,已过古稀之年的项贤洲心有不忍。“这个墓塚承载了文坊村民爱党、爱红军的深厚情谊,如果现在不去修缮,以后可能就无人知晓了。”话音未落,老人已是满眼泪光。今年5月,项贤洲提议修缮这处80多年前建盖的红军墓,在他的发起下,“重修文坊红军墓理事会”成立,成员大多是“无祀会”后代。

修缮需要资金,在得知消息后,很快就有60多位文坊村的乡贤积极捐款出力,短短时间内,集齐了近5万元用于红军墓修缮。“有村民还‘怪’我们没有多宣传,他们不知道这件事,不然肯定要捐款表达心意。”村民和乡贤对此事的热心,让理事会副会长项华颇为感动。

平整土地,修葺墓地,换置新的瓮罐……两个多月后,8月19日,按照原貌修缮好的红军墓出现在甲利垄上。用鹅卵石堆砌的墓地不再破旧,一块落款为连城朋口镇文坊村民的“松毛岭战役红军烈士墓”墓碑立于地面,村民特意把墓碑的高度制作成1.934米,只为纪念烈士牺牲于1934年。

“中华盛世怀英烈,饮水思源要永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前启后丰碑立……”当天,和80多年前一样,村民们举行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念读着新写的祭文。“老辈不在,小辈继承,红军烈士的牺牲不能忘,‘无祀会’精神要传承。” 项贤洲感慨地说。

为了将纪念常态化,理事会决定依旧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祭扫红军墓,并将理事会成员分成5组,当年轮值的组负责相关祭祀事宜。

80年峥嵘岁月,如今的文坊村已是旧貌换新颜,一个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宜居、宜游村庄已初步呈现。但不管如何变,文坊的红色底蕴都永远是发展的坚强底色。目前,村内7个“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斗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将整合红色资源,写好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的乡村振兴文章。”文坊村党支部书记项小平介绍。

青山处处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文坊村几代人的接力,上演了一场至深的军民情。而这片红土地,也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