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林丽平)福建全省发电装机增长6665倍、发电量增长28627倍、社会总用电量增长36730倍、人均用电量增长14792倍!今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网福建电力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的公布的这组数字,让我们倍感幸福和自豪。 福建有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9年(清朝光绪五年),至今已有140年。然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整整70年时间,福建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仅有0.866万千瓦,仅占全国千分之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从经济版图上的“东南洼地”成长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发展高地”,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篇章。福建电力也实现了成千数万倍的增长。 从1949末到2018年底,—— 全省发电量从0.086亿千瓦时到2462亿千瓦时,增长28627倍; 社会总用电量从0.063亿千瓦时到2314亿千瓦时,增长36730倍; 年人均用电量从0.4千瓦时到人均用电量5871千瓦时,增长14792倍;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从0.866万千瓦到5770万千瓦,增长6665倍。 2018年,福建社会总用电量位居全国第9! ★70年来,福建电网实现了从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1000千伏电压等级的跨越式发展。 1952年5月,福建省第一座变电站——福州35千伏三叉街变电站投运,当年福州实现县县有电。 1956年3月,福建首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福州西郊变电站和古(田)福(州)线投运,形成了福建第一个区域电网——闽北电网。 由于当年海防前线的特殊地位,解放后的30年间,包括电力在内的福建基础设施建设一度滞后于其他沿海省份。1978年,福建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128.75万千瓦,发电量40.74亿千瓦时,社会总用电量29.49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20.24千瓦时/人,福建人均装机容量、用电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都少一半以上。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福建从海防前线变为开放前沿,发展动能极大释放。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强,促进了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1980年2月,110千伏莆田至泉州输电线路投产,闽北电网和闽西南电网联网运行,福建形成统一电网,并跨入全国13个百万千瓦级电网行列。 1983年,220千伏永厦线的永安至漳平段建成,全省首次形成110千伏电磁大环网运行。 1994年6月,220千伏永安—漳平II回投运,全省220千伏主干网实现双回路环网。 1998年3月,水口—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福建电网迈进超高压时代。 2001年11月,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成功联网,结束了“电力孤岛”的历史。 2006年,福建实现全省“户户通电”。 2009年12月,福建电网实现全省500千伏大环网。 2014年12月,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福建电力进入特高压时代。 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 2015年12月,厦门±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是当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并首次采用真双级接线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实现了直流输电技术的“中国制造”“中国引领”。先进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在福建与金门、马祖电力联网中充分发挥技术保障作用。 目前,福建电网通过两回1000千伏特高压和两回500千伏线路经浙江接入华东电网,省内形成“全省环网、沿海双廊”500千伏主干网架,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42座、线路长度近4万公里,10千伏配电变压器近15万台、公用线路长度超过14万公里。 ★70年来,福建从“能源小省”成功蜕变为“清洁能源大省”,电源建设也实现历史性飞跃。 1956年3月1日,国家“一五”期间“天字一号”重点工程古田溪一级一期电站(2×6000千瓦)投产送电,拉开福建电源建设的大幕。 1951年,国家“一五”期间“天字一号”重点工程古田水电站一级一期2台6000千瓦机组主体工程破土动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近年来,福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多种清洁能源。 2001年,平潭长江澳风电场是福建省最早投入商业化运行的陆上风电场项目。 2018年底,福建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5770万千瓦。其中:水电1322万千瓦,火电3128万千瓦,核电871万千瓦,风电300万千瓦,光伏发电148万千瓦。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196万千瓦,占全省装机的5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6个百分点。 今年来,清洁能源进一步增加:截至8月底,福建全省发电装机5846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5.9%;今年1-8月全省发电量169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54.9%,实现清洁能源装机、电量比重“双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