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日报特刊•生态文明建设】清新福建 靓丽生辉
2019-09-27 08:42: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良好生态成就美丽乡村,雨后的泰宁县上青乡坝丘村显得格外的清新靓丽。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2018年,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九市一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全省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达9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8个百分点……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没有终点的大考,福建屡屡交出亮丽的绿色答卷。 东南网9月27日(福建日报记者张辉 ) 回顾清新福建的绿色征程,每一步都坚定而沉稳。 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总体构想。2002年全省环保大会上,时任省长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这次环保大会首次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同年8月,福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确定福建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福建紧盯制度创新,大胆改、深入试,扎实抓好各项改革试验。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22项形成制度成果,实现常态化运行。 改革创新,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格局带来根本性变化。 绿色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等“绿色指挥棒”舞得虎虎生风,绿色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导向;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生态产品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等问题迎刃而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探索“一地一品”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形成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莆田木兰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态+”绿色发展、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经验…… 绿色,是闽山闽水的保护色,更是八闽高质量发展最好的底色—— 2013年,福建出台《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列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 2014年,福建取消包括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内的34个县GDP考核,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质量、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臭氧污染防控指南,制定3项挥发性有机物地方排放标准,实施120个省级精准治理减排项目,从源头上减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全省流域水质“一张图”,水环境整治从干流向源头拓展延伸;全省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建制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全覆盖,85%建制村都有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94%县(市、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90%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擦亮了生态底色的清新福建,成为人们向往的绿色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