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2019-09-29 07:34:20 林永龙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78岁的中科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从事水稻育种54年,他的理想是—— 

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东南网9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永龙 通讯员 谢开飞 )

 “我的理想是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9月24日,中科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在家中告诉为他佩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省领导。

谢华安从事水稻育种54年,其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汕优63”,曾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增产稻谷300多亿公斤。如今,78岁高龄的谢华安依旧“管不住”他那双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他那颗向着水稻的心。

在位于海南三亚的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里,70亩的水田中,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水稻专家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

在这片“稻可三熟、菜满四季”的土地上,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谢华安都会带领他的育种团队像候鸟一样从福建飞抵这里。早年育种,买不到座位票,在火车上一站就是40多个小时;春节回不了福建,年初一吃完早饭就去“守田”。这一“飞”就是47年。

炙热的海风和无情的紫外线,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记者眼前这个黝黑的老人,挽着裤腿、戴着草帽,经常被误认为是农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水稻亩产只有100多公斤,根本无法满足全国人民的口粮。当年农业科技人员就是抱着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使命感来到三亚。”谢华安笑着说。

上个世纪80年代,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世纪世界农业的伟大创举的杂交水稻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当时,我省西、北和东部的5地市杂交稻种植面积比1979年锐减一半多,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稻瘟病重发区杂交稻种植面积也是直线下滑,四川省许多地方的杂交稻种子甚至被封存。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中的瘟疫,每年造成的损失足以养活6000万人口,此前培育的杂交稻,一旦遇严重的稻瘟病,常常颗粒无收。”当然,困难没有吓退谢华安。他坚定了自己的育种目标——首选抗稻瘟病的优良株系。

在早前问世的高抗病性父本“明恢63”的基础上,谢华安考虑为其“做媒”,选择配对母本不育系。彼时,他又陷入了苦恼:选育组合就像是“大海捞针”。于是,为了好中选优,他将繁育数量增加了1倍,反复进行组合试验和筛选。

终于,在数百个母本中,他选择了生育期、抗性、丰产性、配合力等都较为成熟的不育系“珍汕97A”与“明恢63”配组。1981年,这对经谢华安心血浇灌的绿色生命,成功育成了能够克服第一代杂交水稻不抗稻瘟病致命缺陷的良种——“汕优63”。

“汕优63”制种时,为了减少包穗,谢华安和他的团队经常上午8点下田赶露水,到了晚上9点还在田里打药,关键时候,他们还轮班彻夜守在试验田。手捧着金灿灿的“汕优63”,谢华安流下了激动而幸福的泪水。

而后,“汕优63”以其强大的优势——抗瘟性强、丰产、米质优和适应性广,迅速得到南方稻区农民青睐。从1986年到2001年,“汕优63”连续16年种植面积稳居全国杂交水稻第一,种植区域遍布全国16个水稻主产省,最大年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东南亚一些国家引进并大面积种植后,感叹其增产效果、增加效益之显著,誉之为“东方神稻”。

“如果没有‘汕优63’,中国杂交水稻的历史可能被改写。”业内专家如是评价。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过程中,嘱托袁隆平、谢华安等科技工作者: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谢华安牢记于心。

“品种一旦应用于生产就会退化,要不断筛选更新,‘汕优63’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时代的农业科研要迈上新水平,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谢华安说。

9月26日,刚接受完纪念章的谢华安,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浦城县临江镇的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基地,查看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情况,继续做他热爱的水稻研究工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