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印记】五讲四美三热爱: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

2019-09-30 11:12:46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三明江滨路自行车道为群众增添健身休闲好去处。  杨开长 黄柳青 摄 

三元区富兴堡街道富兴社区“乐龄家园”里,老年朋友们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杨开长 黄柳青 摄

印记故事

文明城市开出文明之花 

 东南网9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肖庆松 吴艺缤 )

 在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著称的三明市,涌现出很多文明建设的明星,梅列区列东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邱菊珍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50岁的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巾帼建功标兵、省优秀巾帼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她的家庭也在2016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让脏乱差社区“秀外慧中”

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社区……走进列东街道东安社区,满满一墙国家级、省级荣誉牌匾让记者啧啧赞叹。

然而,这片小区曾经却是三明典型脏、乱、差老社区。邱菊珍介绍说:“三明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新兴城市,原来城市到处脏乱差,有个顺口溜叫作‘灯不明,地不平,下雨路泥泞’。我是1995年到社区工作的,亲眼见证了社区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东安社区成立于1994年12月,常住居民2548户5779人。9月26日晚,记者在小区中心的音乐休闲广场看到,这里有上百人在散步、跳舞、唱歌,十分热闹。记者和跳舞后短暂休息的林阿姨聊起来。令记者有些惊讶的是,她并不是这个社区的居民。“我家离这里也不远,这里过去环境很差,现在你看又漂亮又热闹,所以我经常跑过来玩。”她笑呵呵地说。

“东安社区的文明建设,是从改变脏乱差的环境做起的。社区没有钱,我一趟一趟跑,积极向上争取。从2008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投入约500万元,对小区基础设施、绿化工程、文体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兴建了音乐休闲广场、文化亭、综艺舞台等公共设施,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她说。

邱菊珍认为,硬件上去了,软件也不能落后。只有居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素质提高了,整个社区的文明风尚才能真正树立起来。为此,她于2008年在社区成立市首家文化中心站,建立起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文化场地,组建秧歌队、合唱队等8支文艺队伍。2010年又成立三明第一家社区学校,争取市老年大学在这里设教学点,长年开展教学活动。

“这个社区的特点是党员多、老人多、下岗失业多、弱势群体多。2007年,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下设6个社团组织,共767名志愿者。针对居民的需求,确定16类公益服务项目。”邱菊珍说。

把好人联合起来做好事

怎样避免荣誉到手、服务到头的现象发生?怎样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持续发光发热,用善行义举播撒文明风尚?这是邱菊珍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2年3月,梅列区把92位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合起来,成立“梅列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谊会”,由邱菊珍出任副会长,建立了一个可持续施展道德能量的新平台。这是全省第一个由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好人榜,以及道德模范、十佳市民、优秀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经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这个团体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会员118人,人均累计服务时长近140小时。

联谊会长期开展城市保洁、义务献血、植树护绿、关怀老人等系列志愿服务。联谊会抱团发力做好事,形成强大的合力凝聚力,“好人效应”在三明不断扩散开来:街坊邻里的帮助问候、办事大厅整齐的等候队伍、公共场所的轻声细语、交通高峰期往来有序的车流……“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今年78岁的林婉贞是联谊会年纪最大的会员。“人家过得好,我就高兴!”她对记者说。她原来是三明钢铁厂的一名职工,曾被评为“福建最美志愿者”。她长期热心交通文明劝导、化解邻里纠纷等公益事业,由于她总是戴着红袖章,因此也被大家称为“红袖章阿姨”。除了她,好人联谊会里还有“爱心送考”胡永领,“献血大王”林瑞班、谢黎芳,“拾金不昧”张青苗、阿旺江措、黄志选……

“联谊会去年获省首批百家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这是大家对我们这个团体的关心和鼓励。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尽头,我和联谊会的全体成员也乐意为三明的文明建设多奉献一份爱心和力量。”邱菊珍说。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