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宁化县:“蜂二代”的扶贫佳话

2019-11-08 08:57:17 作者:赖全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赖全平)近日,宁化县济村乡三村的曾显涛像往常一样,邀请施河林到场指导自己割蜜,并帮忙销售蜂蜜与花粉。2017年以来,在施河林的帮扶下,残疾青年曾显涛通过养蜂走上脱贫致富路。

退伍老兵施河林继承父亲的养蜂事业,一心做纯正的“土蜂蜜”,成了名副其实的“蜂二代”。他牵头的养蜂合作社,带领10户贫困户养蜂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

济村乡距宁化县城20公里,毗邻武夷山主峰东华山,海拔高,植被茂盛,有茶树、映山红、金银花、野菊等各种蜜源植物,从海拔100米到1000米,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是难得的蜜库。

施河林的父亲施禄昌,从1963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50多年。“父亲最早是到树洞里找蜜蜂,抓回来养。”施河林从小跟着父亲养蜂,对蜜蜂很有感情。他记得父亲喜欢看养蜂杂志,家里至今还保存着1969年以来的《中华蜂养殖》和《中国养蜂》等杂志,摆满了两个书柜。

2012年5月,施禄昌牵头成立了东华山养蜂合作社,吸收三村及上龙头、长坊、济村、神坛坝等周边村民入社。如今,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6户发展到61户,养蜂规模由1000多箱发展到6000多箱,年产蜂蜜5万多公斤,产值超过400万元,成为全县最大的蜂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2012年底,施河林接过父亲的养蜂担子,担任东华山养蜂合作社的理事长,自称“蜂二代”。

缘于抓野蜂,施禄昌发明了水泥蜂箱,经济适用。“水泥蜂箱成本低,不易损坏,蜂箱埋入地下后能保持恒温,冬暖夏凉,可以提高中华蜂的养殖效益,增加观赏价值。”施河林将悬放的水泥蜂箱半埋于土中,首创地埋式养蜂法,远近蜂农纷纷效仿。

“老施”是施河林用于蜂蜜产品的注册商标,也是从父亲施禄昌身上提炼出的精神。“父亲今年73岁,养了50多年的蜜蜂,是真正的专业养蜂人。”施河林笑道,商标名称有点土,他追求的蜂蜜产品更土、更天然。

施河林养殖中华蜂300多箱。为了把父亲的蜂场做好,除了积极阅读父亲的藏书,还多次到外地交流学习,不断优化养蜂技术。

三村距集镇3公里,属宁化革命老区基点村,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现为济村乡扶贫开发实现家门口就业示范村。三村现有236户11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35人。在施河林的带领下,有10多户贫困户加入了东华山养蜂合作社。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在三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施河林为周边村民提供引进新品种、蜂药、蜂具、蜂食、蜂产品购销等服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交流和咨询等,不断推行“互联网+私人定制”模式,让济村的蜂蜜向个性化发展。合作社目前已经实现了培训养殖、培育选种、统一收购及销售一体化,也形成了“蜂农土制作坊+实体经营+网络经营”的模式。通过养蜂产业扶贫,会员获得分红或劳务收入,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2017年底,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全部脱贫。2018年,三村人均收入1.1万元,村财收入11万元,三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村民陈一秀因自身残疾,丈夫早逝,她独自拉扯着年幼的儿子,属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她丈夫的哥哥熊宗利曾经养过蜂,有一定的养蜂技术,2014年8月,施河林将10箱蜜蜂转让给陈一秀代养,让她与熊宗利一起发展养蜂产业。在施河林的指导下,陈一秀开始学养蜂。2017年底,陈一秀通过养蜂成功脱贫。如今,陈一秀家的蜜蜂已发展到60箱,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

多年来,施河林一直在淘宝店上销售蜂蜜和花粉。2018年,他担任宁化电商产业园党支部书记。因成绩突出,东华山养蜂合作社获2017年度“三明市扶贫协会系统社会扶贫先进单位”称号,施河林获2018年度“三明市扶贫协会系统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我计划推出蜜蜂认养和代养,进一步带动村民养蜂致富。”施河林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