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 激活“绿色不动产”
2019-12-05 07:27: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永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累计筹集资金1.19亿元,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面积4.4万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面积0.74万亩。图为位于永安市城郊重点生态区位内的生态公益林。黄海 摄 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矛盾,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以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激活“绿色不动产” 东南网1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刘建波) 前几天,永泰县的陈正祖等近百户林农收到了一笔446万元合同款。 今年10月,近百户林农与永泰县国有林业开发公司签订赎买合同,将林农联合承包的2500多亩商品林流转给对方。合同总价款744万元,剩余的40%钱款将在权属变更完成后支付。 这片成熟的商品林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里洋村,营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末。“老老少少投工投劳,一心盼着杉木、马尾松尽快成材。”67岁的陈正祖说,自打林子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后,严格的限伐政策,让林农们只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为谋生路,陈正祖跟着侄子赴上海务工。 重点生态区位是交通主干线两侧、城市周边一重山、水源保护地等生态敏感脆弱地。2012年,我省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区划工作,规定其中的商品林不得皆伐,只能适度择伐。 “比起剃光头式的皆伐,择伐需要更高的技术难度和采伐成本,林农大多望而却步。”永泰国有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其梭说。 采伐受限,生态补偿又跟不上。林农守着商品林却不能变现,怨声渐起,生态保护压力日增。 如何“绿”“利”兼得?2017年,福建在全国首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沉睡已久的绿色资产得以唤醒。 “林权所有者提出赎买申请,我们经过调查评估后,通过公开竞价或者协商一致的方式,一次性将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经营权收归国有,林地所有权仍归属村集体。”赵其梭说,永泰是第一批试点县。为规范流程,县里专门成立了国有林业开发公司负责赎买事宜,加快资源流转。 赎买资金不足,怎么办? 直接赎买,林农肯定欢迎。但面对存量巨大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财政资金难免捉襟见肘。 “根据摸底调查和评估测算,全省评估赎买参考价格为每亩3500元,赎买改革所需资金量很大。”省森林资源监测总站工作人员刘晖说,为此,福建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受益者合理负担、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2014年,永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财政只挤出1500万元配套资金,要完成当年试点任务,缺口还将近一半。”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的黄如楚说。 为此,当地发起成立非营利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导入社会资本协同参与生态建设。第一年,志愿者协会募集资金超过1600万元。几年下来,全市共募集志愿者资金6466万元,累计筹集资金1.19亿元,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面积4.4万亩。 武夷山市则从旅游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资金,对部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参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办法,按年给予林农一定补偿金。 除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各地还在赎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了租赁、置换、改造提升等多元方案。 沙县采取“我补贴,你来改”的办法。林农可按照商品林政策采伐原有效益低下的单树种针叶林,采伐收入归林农所有,林业部门给予一定补贴。采伐完成后,林农必须按约定进行补植改造,营造生态效益更高的乡土阔叶树种和混交林,其中50%必须为阔叶树,以优化林分结构。 顺昌依托县国有林场,开办森林生态银行。“我们通过赎买、租赁、合作经营、托管等方式,收储碎片化、分散化的林木、林地资源,形成优质的森林资源资产包,而后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和开发,以提升森林经营效益,改善林分质量,保障林农收益。”顺昌县县长余向红说。自2018年投入运营以来,森林生态银行已收储林地林木面积6.06万亩,其中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0.8万亩。 赎买后的森林管护,怎么做? 通过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林农收益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逐步得到化解。但生态保护不是一买了之,森林的后续经营管理怎么做? “对于有适宜的国有林场或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交由统一管护;对没有合适森林经营的,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管护。”黄如楚说,永安探索社会化服务,委托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负责赎买林的日常管护,“每亩每年管护价格约4.35元,远低于传统方式”。 加强管护的同时,更要通过科学经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对针叶纯林,适时采用抚育间伐、择伐、林下补植乡土阔叶树等营林措施,逐步改培成针阔混交林或以阔叶树为优势树种的林分,改善和提升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黄如楚说,永安与省林科院合作,将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导入赎买林,并以此为示范,在全市形成示范效应,改变“把山当田耕”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 激活“绿色不动产”,更要探索“不砍树也致富”的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去年,永泰县国有林业开发公司以赎买林地入股,与福州市绿色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绿金(永泰)乡村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按计划,双方将共同开发林下种养、森林旅游、林业碳汇等项目,为赎买注入造血功能。 永安市西洋镇则利用赎买资金,赋能乡村振兴。西洋镇很多农户从事笋竹生产,但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吉岭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新凤说,2016年,村里计划新修一条3.3公里的水泥路,但资金缺口40多万元,而“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赎买,解了燃眉之急。通过赎买,村里的140亩人工商品林卖了40多万元。很快,全新的村道便修了起来,笋竹的运输成本一下降了一半多。 据了解,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等改革后,最终将逐步调整为生态公益林。“我们建立了生态公益林储备库,并将按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建设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地‘占一补一’等政策规定,及时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力争实现重点生态区位生态公益林集中连片。”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摘自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2017年,《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出台,明确了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改革方式、资金筹措、后续管理、保障措施、任务分解等。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任务20万亩以上。2019年,省林业局研究制定了《福建省省级财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在改革地块的选择、合同的签订、资金的拨付进度、评估方式、成交价格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全省31个县(市、区)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先后开展改革工作,各改革单位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探索以赎买为主,租赁、改造提升和置换等方式为补充的多样化改革模式。 经过努力,到2019年10月底,全省累计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32万亩,占省政府下达“十三五”期间总任务20万亩的160%。赎买改革工作作为福建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 □采访手记 做好“绿”和“利”的辩证题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限伐政策,守住了绿水青山,却让广大林农收入减少、发展受限。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做好“绿”和“利”这道辩证题? 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保护者得到相匹配的回报。面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保护这一共性难题,福建在全国首先试水赎买等改革,以实现保护生态资源、提升生态景观、维护林农利益、确保林区稳定协同共进。为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福建还率先在全省12条主要流域建立统一规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累计投入补偿资金数十亿元,主要补偿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演绎了一段关于生态保护的协奏曲。 近年来,我省一直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放眼八闽,绿色农产品、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绿色金融创新撬动了沉睡已久的“绿色不动产”,构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发展链条;绿色理念推动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正朝着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方向前行。 “绿”与“利”,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两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方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馈共赢,实现“绿”“利”和谐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