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福州国有粮企“借船出海”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

2019-12-19 07:55:48 作者: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我省持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央企合资经营等方式,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企业转换机制,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福州国有粮企“借船出海” 

东南网12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18日,福州市面粉公司与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粮谷投资有限公司,在福州举行合资项目签约仪式,共同出资成立中粮面业(福州)有限公司。这是继去年在全省率先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福州国有粮企深化改革的又一实践。

按照合同约定,合资公司总投资3.8亿元,注册资本2.78亿元。其中,福州市面粉公司以部分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出资,占比49%;中粮粮谷以货币出资,占比51%。公司主营小麦加工、仓储物流、粮食贸易、批发零售等业务,日加工小麦900吨。

“国有粮企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卢林表示,引进央企资源,有助于本地国有粮企“借船出海”,共享央企政策资源,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拓展国内客群,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粮粮谷常务副总经理曾宪锋则表示,合资公司将充分发挥双方在管理、品牌、资金、技术、营销、采购、储备、政策等方面优势,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并具有高盈利能力的粮食企业。

据悉,福州市面粉公司由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资设立。作为中粮集团“粮油糖棉”四大核心主业子公司之一的中粮粮谷,在全国优质小麦主产区及主销区布局18家工厂,掌控销售网点24万个,是国内最大的小麦加工商之一。

“多年来,我省粮食系统在国有粮企深化改革方面,开展了艰巨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赖应辉说。早在2016年,省政府便出台了《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国有粮企开展兼并重组、培育区域性粮食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各地国有粮企大胆探索,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厦门市储备粮集团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厦门好年东米业、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国有控股公司,实现储备粮食的购进、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一体化;

福州米厂则以“稻花香”注册商标入股,导入社会资本联合成立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福州市稻花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借助民营企业的基地、渠道等优势,探索产供销一体化与区域协作新路径,构建起了育秧、种植、仓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让沉寂已久的“稻花香”品牌重焕生机。

“福建是缺粮省份,粮食安全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赖应辉说,福建粮食系统将继续扎实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工作,进一步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手记

深化改革,端牢饭碗

张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有粮食企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和力量。

目前,地方国有粮企大多面临着经营业态与盈利模式单一、体制机制老旧僵化等局限性。深化改革、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企业转换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是必由之路。

在具体实践中,则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如县域内粮食加工企业大多小而散,80%以上日加工能力不足200吨,且加工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可探索以粮食购销公司或中心粮库为主体,加快对乡镇粮站、粮库的兼并重组或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促进资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切实提高企业融集资金、掌握粮源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推进产销深度合作与区域协同发展。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而又人口密集,是典型的粮食主销区。中西部以及北方省份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构建区域产销共同体,有助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借力央企等优势资源,又可以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以收购、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聚合多方力量,在技术升级改造、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业态更新等方面,推动粮食产业转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