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普及·交流·和谐 ——一场社区羽毛球赛背后的三个关键词

2020-01-07 09:34:34 作者:肖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在厦门集美区,一颗小小的羽毛球蕴藏着不小的能量。

日前,2019“人文集美·羽你同行”社区羽毛球赛落下帷幕。论规模,赛事历时5个月,吸引超1200名爱好者参与,推动羽毛球运动迅速普及;论创新,依托12个社区,辐射周边乃至台湾地区,让赛事平台更加多元。

以赛事带动普及、推动交流、促进和谐,集美区羽毛球协会会长沈煜桓说:“比赛在内联外引中,进一步展现了人文集美的深厚底蕴。”

以赛事带动普及

大学毕业后,沈煜桓在厦门成立了沐宇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开办羽毛球馆。挥拍多年,沈煜桓常感慨集美的羽毛球水平挺高,但普及率小、赛事少、活动少,氛围不够浓厚。

在他的倡议组织下,集美区羽毛球协会在2016年正式成立。同年,协会就组织了首届人文集美社区羽毛球赛,“开全省先河,采用‘政府补助+社会组织主导+第三方评估’的运作模式,在全区6个镇街各个村居广泛开展比赛”。

从2016年的800多人报名参赛,到2019年历时5个月、1200多名爱好者参与,社区赛已经发展成为集美乃至省内参与人数最多、受众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群众羽毛球赛事。

据介绍,2019年的比赛由集美区体育出版广电局、集美区民政局主办,集美区羽毛球协会承办,好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比赛采用联赛制,面向在集美区居住或工作的社区居民,分为甲组(业余精英组)和乙组(业余普及组),每组赛事分三个阶段比赛,同时还配套社区帮帮赛,将赛事辐射至周边地区以及台湾球友,总参赛人次达到2300人次。

“作为配套活动,协会还开展了亲子嘉年华、羽毛球基础培训,总决赛阶段全程采用直播,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曝光率,让更多社区居民有机会接触羽毛球。”沈煜桓说。如今,在社区赛的推动下,集美羽毛球氛围日益提升,球馆越开越多,学球、打球的人也日益增多。

以赛事推动交流

为了参加社区帮帮赛,来自台湾嘉义的王凯隆利用周末时间,特意从台湾飞抵厦门。

据沈煜桓介绍,社区帮帮赛由集美区羽毛球协会首创,采用本土社区+其他社区互帮合作组队的模式,“主要是鼓励社区队伍邀请其他地区羽毛球高手加盟,形成社区互帮的模式,目的是扩大参赛范围,提升竞技水平,加强集美与其他地区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提升集美区羽毛球的影响力”。

2019年的社区帮帮赛吸引了145名羽毛球爱好者参赛,其中集美区外选手48名,占比约1/3,其中还有8名来自台湾的爱好者。

59岁的房晋是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他已经和羽毛球结缘20多年。对于社区帮帮赛的形式,他认为,比赛搭建了与兄弟区球友之间交流互动平台,增进感情,互相学习借鉴,“集美社区羽毛球赛很接地气,走进社区走进群众,引领基层群众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参与面特别广,让老百姓在体育方面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地域上相连、血缘上相亲、语言上相通、爱好上相同,洁白的羽毛球成为增进友谊的共同语言。沈煜桓说,在集美,羽毛球画出了一个同心圆。

以赛事促进和谐

群众基础越来越扎实,两岸交流越来越紧密,这只是羽毛球社区赛多元价值的一部分。

“自2016年启动以来,社区羽毛球赛促进了辖内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扩大羽毛球运动群体基础上,变生人社区为熟人社区。”沈煜桓认为,推动构建和谐社区,让社区赛搭建平台的意义更加深远。

从组建兴趣小组的十余人发展到数十人;从蹭场、定场到自掏腰包建场地;从简陋的赛场到两片标准场,再集资设立场地维护基金……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区的中航城社区居民以羽毛球为媒介,组建起名为“莲亭社区·中航羽城”的羽毛球队,这些新集美人繁忙之余进场减压,从素不相识到脸熟热络。在社区赛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沈煜桓表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赛的意义不仅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切磋球技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社区基层组织自治作用,促进居民交流、融合,让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未来,社区赛将持续完善平台,设计更多配套活动来推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加入运动健身的行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