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泉州北管:古乐情缘两岸传

2020-01-13 16:22: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北管糅合了闽南、莆仙等地丝竹音乐风格,是两岸民间共同的文化遗产,受到两岸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得益于两岸北管艺人的创新传承,泉州北管这一门民族艺术在现代文化交流的浪潮中,逐渐焕发生机。

老艺新生 两岸齐创新

94岁的泉州北管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庄明加(左)演奏二胡。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采访期间,记者拜访了泉州北管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庄明加老艺人,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庄老在近乎失聪的状态下,现场演奏了一曲北管经典曲目《百家春》。14岁开始学习北管的庄老,几十年长期从事北管艺术活动,他先后在多个培训基地教传北管演奏技艺,培训上百名学员。庄老认为,传统作坊式、师带徒的个体性传承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传承发展。

为做好北管的继承和创新,泉港区2010年将北管传承与保护基地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在泉州艺校开办了首届音乐表演(北管方向)五年制高职大专班,这一专业至今已培养出2届13名毕业生,分赴泉港各地学校担任音乐老师,专攻北管教学。郑慧慧是北管音乐专业毕业生之一,据她介绍,当初报考北管方向的专业,也是为了传承泉港的本土艺术,“这是一门令人越了解越喜欢的艺术。”如今的郑慧慧在泉港区峰尾中心小学担任音乐老师,每逢周末和暑假,她还会到北管传承保护中心教授北管,“传承与发扬北管我们责无旁贷。参加培训的学生6岁的也有,40多岁的也有,只要感兴趣用心学,就是一份传承的希望。”

此外,自2015年暑假起,泉港区持续开展北管公益传承培训班,聘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教学,所有学员免费学习北管音乐,每年可传承300人次以上。

泉州北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庄炳文在公益培训班上课。东南网通讯员 刘泽阳 摄

刘宗训是带头参与泉港北管音乐进校园、北管暑期百日培训活动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培训过程中,他注重“老艺新学”,将传统音乐中的工尺谱与当下常见的五线谱融合,并且结合时下热点,将多首北曲的歌词重新编写,如创作的北管曲目《孝廉赞卢琦》深受年轻人喜爱。

近年,由泉港和台湾的北管相关人士创作的北管乐舞《过台湾》,以泉州北管为音乐基础,通过融合舞蹈、戏剧、歌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实现了北管从坐唱演奏走向舞台艺术,被业界津津乐道。值得一提的是,泉港区委宣传部、泉港文联、东南网泉州站于2017年联合摄制的首部泉港北管题材微电影《拾相思》,通过影视手段展现北管艺术也获得业界的关注。

传统艺术如何“老树”发“新芽”,台湾民间北管艺人们也在北管的创新发展上不断尝试。“在北管演奏中融入表演,能够激发一些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李文政说。

2017年,台湾彰化县湾仔口枫湾宫玉凤园在泉港文化中心表演台湾北管戏《走三关》。东南网通讯员 刘泽阳 摄

2019年7月,彰化花坛御夆阁乱弹剧团来泉港参加两岸北管演出,其中一曲讲述周文王拜相姜子牙的《渭水河》就在音乐中加入故事情节,表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据介绍,台湾彰化县在三年时间里恢复了近20家先前关闭的民间北管乐馆,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北管艺术班,北管乐团里不乏年轻人甚至小孩子加入,北管艺术氛围浓厚。

“事实上,我们共同在走一条兼具传统、保留、创新、传承的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最大限度地保护这门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艺术。”黄嘉辉表示,时至今日,面对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两岸北管艺人仍在为北管艺术的新生与发展不断地探寻。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