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激发福建省广大党员干部强烈思想共鸣

2020-03-23 07:35: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林雯晶  

《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激发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强烈的思想共鸣,大家表示 

涵养为民情怀 增进民生福祉 

东南网3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学习时报近期连载刊发的《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的坚定笃行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与人民心连心的一个个生动事例,给我们以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深刻的思想教育。要通过学习,不断涵养炽热深厚的为民情怀,走好群众路线、增进民生福祉,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牢记初心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听民声、解民难、暖民心。牢牢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政兜底保障这个首要任务,深化推进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质量提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提高专项事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奋力书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中,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清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令人深受感动和鼓舞。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围绕构建山海兼顾安全可靠的防洪涝保障体系、资源节约空间均衡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人水和谐健康稳定的水生态保障体系、资源共享系统完整的信息化保障体系,统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处处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现在,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省林业系统要继续在林业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上下功夫,驰而不息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涉林任务的落实,进一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把我省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扶持加快木竹加工、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发挥林业在山区林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对棚户区改造倾注了很多心血,我们苍霞社区居民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家至今仍然铭记在心。”福州市台江区苍霞家园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方兰凤说,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念的感召下,苍霞社区开创了民间非营利组织承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先河,全心全意帮助老百姓解决各类难题,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让社区成为幸福美好的家园。

厦门海关所属翔安海关关长张新说,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深深感受到基层工作更需要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稳外贸就是稳就业、稳民心,翔安海关将在严防口岸疫情输入的同时,全力将海关总署促进外贸稳增长十条措施和厦门海关帮扶企业“防疫情、稳外贸”十四条措施落到实处,想细招、出实招,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将继续支持辖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惠安县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负责人蔡喃喃说,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今年的疫情对农产品产销带来影响,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心通过“直播带货”等渠道,为农户解决销路问题。到目前已组织5次直播,每次的点击率都超过10万。

龙岩市永定区脱贫办常务副主任张志文说,目前永定区已全面完成4个贫困乡5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全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巩固提升的收官阶段。作为主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精准施策、竭力帮扶,保证在脱贫路上一个不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的公仆情怀,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沙县富口镇纪委书记严蔚表示,作为一名离群众最近的纪检干部,必须在日常工作中立足监督职能,结合“四访”工作机制,深入农村一线,察民情、解民需,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纪检部门将进一步拓展监督手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在《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赤子之心。”平潭综合实验区中楼乡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曾华艳说,1996年,大坪村成为省里的挂钩帮扶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坪村以党建为引领,抓经济促发展,不断迎来巨变。今后,将结合农业观光,让大坪村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能够发展成特色的旅游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