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林下添新绿 产业增活力
2020-04-03 08:26: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4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王发祥) 春分时节,走进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记者看到许多林子下都种上了仿野生灵芝、黄花远志、三叶青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踩着湿润肥沃的土壤,林农李广军走上一处山林,仔细察看“七叶一枝花”的长势。 2018年,李广军在这里试种了100亩仿野生灵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初,他又牵头组织51户林农成立专业合作社,将灵芝种植规模扩大至500多亩,并带动周边村13户贫困户参与其中。为进一步利用林地空间,他还在林间套种了100亩的“七叶一枝花”,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合作社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的生态环境,还得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大家发展林下经济增收。”李广军说。 “村子山林多,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好,非常适合林下经济作物的生长。”捷文村第一书记陈霞青介绍,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林改后,捷文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让其成为老百姓的“聚宝盆”。 近年来,武平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元化林下经济产业,让大山添新绿,让百姓增收入。与此同时,林业部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做好林下文章,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 发展需要资金扶持。2013年起,武平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和花卉产业发展,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2016—2018年期间每年拿出100万元扶持800户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每户给予1000~5000元补助。同时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建设示范户,引导带动广大林农从林下经济发展单一模式向多样化转变,已初步形成林药、林菌、林蜂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10种模式。 数据显示,去年,武平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45.8万亩,实现产值34.2亿元。全县建成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5个,组建合作社(协会)127个,参与林下经济建设林农户数达3万户。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