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厦门春仔花:巧手缠出春意

2020-04-09 10:19: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邹玒

洪晓瑜(右)指导八岁的女儿学习制作春仔花。东南网记者 邹玒 摄

在厦门大学的交流活动中,外国留学生试戴春仔花。受访者供图

一根铁丝,在手中弯弯绕绕,盘出形状,搭配剪成花瓣状的纸板,一同缠上密密的红线,再插上竹签,一朵在闽南寓意祝福与美好的春仔花便做好了。这个春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变得特别,在厦门市翔安区的洪厝村,居家的人们并没有闲着,她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让春仔花常开不败,坚守着这项翻飞在指尖的技艺—— 

厦门春仔花:巧手缠出春意 

东南网4月9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 文/图) 

一朵花 丝线缠绕幸福期许

“春”在闽南语中音同“剩”,象征富足有余。为了博取生机勃勃的春意,闽南人管这种用丝线一点点缠绕起来的头花叫“春仔花”。

相传明嘉靖年间,刑部右侍郎洪朝选回到故里洪厝祭祖,发现村中妇孺的头上和祭品上都插着赏心悦目的手工花,便让家眷与侍女学着扎制。这便是春仔花的渊源。流传五百年,春仔花如今形成了婆婆花、新娘花、普通花、孩童花及丧事花等十来个品种,在不同场合供不同身份的人使用。

近期受疫情影响,翔安区红事取消、白事从简,但洪晓瑜仍喜欢在闲暇时做上几朵,因为“在春天做好的春仔花,会在接下来一年里带来收获”。在她家,春仔花技艺至少传承了四代,母亲和舅妈还是春仔花厦门市级传承人。

就地取材、手工打造,看似简单的春仔花,奥秘隐藏在“丝”与“线”交缠的背后。洪晓瑜说,扎花时不仅要了解每一种花形蕴藏的寓意,线缠绕的疏密、弧度等也要计算,缠不紧容易散,太紧太密了形状又不够美观。更具难度的“挑金”,要在缠绕的线中掺入金色的小纸片。用洪晓瑜的话说,“费脑也费眼”。

婚礼上的春仔花最活跃。新娘的母亲会精心选择十二对(闰年十三对)春仔花,让新娘带到婆家。“比如‘婆婆花’,中间的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小叶子代表‘开枝散叶’,‘面线须’祝福老人福寿绵长,另外花上必备挖耳勺,表示媳妇娶进门,婆婆就可以安心享福。”洪晓瑜说,小小的一对花,都有精心讲究,传统文化就在这种细致中代代传承。在她还是少女时,母亲便开始为她准备结婚用的春仔花。

“每一根线都代表妈妈的牵挂,至今我还留着它们。”洪晓瑜说。

“婆婆花”  东南网记者 邹玒 摄

“花”样繁多  受访者供图

一根线 串联洪厝代代传承

在洪厝,春仔花流淌在姑娘们的血液中。

和闺友们一样,洪晓瑜7岁时就开始跟着外婆学做春仔花,8岁赚到她的“第一桶金”2元钱。

这里的人们说,春仔花是一种融入生活的习俗。闽南人一生中三件大事——结婚、生子、起大厝(盖房),都离不开它,白事也常用它做答谢亲友的赠礼。所以,农闲时村民们会制作春仔花贴补家用。

如今,茶余饭后,亲友们围桌“话仙”,即使茶杯斟满,手里依然忙着扎花,既是闲情也是乐趣。洪晓瑜的母亲洪素珍因眼疾视力渐渐模糊,手却依然能熟稔地折出花来,样式简单的,她一分钟不到就做好了。

精细的背后,是长年的坚守。

即使眼睛疲累,洪素珍一天也要在工作台前坐近十个钟头,双手忙个不停。一些简单的花,五百对一箱装好,客户随时可取。

洪晓瑜则更多编一些花样繁复的春仔花,尽管辛苦,但已成为多年的习惯。正怀着孕的她笑称“算是一种胎教”。她的微信叫“守艺人”,虽然还只是翔安区级传承人,但她和许多同龄人已经接过春仔花的传人衣钵。

如今,洪晓瑜8岁的大女儿也开始学习制作春仔花,这项技艺已经被新一代传承人带到了校园。“这是属于闽南文化的独特记忆。我们第一堂课往往不教上手操作,而是让孩子们了解这项习俗。”洪晓瑜说,她们在翔安中心小学、洪厝小学都开设了兴趣课程,每周一节。此外,她们还与当地的社区开办春仔花培训班,不定期走进厦门大学、集美美术学院等高校,让更多人了解、体验春仔花。

一段缘 带动春仔花开两岸

往年,在村子里评比谁家的花做得好,就像一场“选秀”。不仅巧妇之间少不了比拼,村外不少人也会慕名而来观摩。自从春仔花习俗获评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取经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不少手工爱好者,更有来自台湾的手艺人。

在洪晓瑜看来,台湾的春仔花证明了两岸的血缘。“前几年陆续来了不少台湾手艺人,我们很开心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她说,春仔花在台湾不同地区发展出各自特色,两岸手艺人在洪厝切磋后,厦门春仔花的工艺和寓意也慢慢融入台湾同行的技艺里。

2018年,台湾缠花(春仔花)艺师陈惠美及其助理陈秀敏到厦门参加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传统工艺DIY”,洪晓瑜同洪厝其他传承人一道前往交流。双方相互博采所长,让她收获颇多。

洪晓瑜说,洪厝春仔花习俗源远流长,传统的元素保留得比较完整,这也是吸引台湾同胞的关键。而台湾手艺人带来的缠花文创品也相当成熟,他们对丝线、材料的创意设计,充分发挥了台湾文创的优势,结合水钻、珠宝等的应用,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现在,洪晓瑜设计的春仔花不仅仅只是簪花,还做成了耳环、胸针、插花等文创产品。

一面坚守传统,一面拥抱当下流行的国潮。“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我们就接了很多汉服配饰订单,可以根据服饰颜色与需求,定制一整套头饰和其他小首饰。”洪晓瑜说,顾客强调个性化,促使她们在传承中不断吸纳新鲜的理念,丰富春仔花的内涵。

“春天已经来了,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不少闽南及台湾的爱‘花’人前来交流、学习、订货。”洪晓瑜说,像一颗种子,春仔花会在共同的习俗中花开两岸,走得更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