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东生:练就“绝活”译曲谱 创新技艺迎商机
2020-04-24 16:18: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潜心译旧谱 教徒弟传承文化 邵武三角戏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贾秀娇在三角戏《六斤四》中饰演县官。邵武市民研中心供图 光自己练就“绝活”还不够,将三角戏发扬光大才是虞老心心念念的大事。“原来师傅带徒弟都是口口相授,没有书面教材。我想把记下来的乐谱译成新谱,让学的人了解古曲、新曲,看得更明白,听得更懂,学得更轻松。” 原来的曲谱为工尺谱(即上、尺、工、凡、五、六、亿),要把它们翻译成罗马谱(即简谱1、2、3、4、5、6、7),如果按正调、斜调、假调等不同调门分,一个原始曲谱要翻译成49个曲谱,完成每个曲谱至少要2个小时。20多年潜心译谱,虞东生已积累了50多种原始“三角戏”曲谱,译制完成新谱40多本。这些编译的曲谱也成为三角戏珍贵的文字资料。 1992年至1994年,虞东生多次在周边镇、村组织培训班,培养出一批批三角戏青年演员。城郊镇芹田村村民赵有华回忆:“我参加了虞老师办的芹田和鹤林坪培训班。他请来高茂旺、丁爱兰(已去世)、虞美凤老师教我们表演和唱腔。虞老师锣鼓点掌握的特别好,他常指导我们唱腔、表演和锣鼓点的配合。” 此外,在邵武市艺术团(后改名为邵武市三角戏(傩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虞东生也培养了一批三角戏演员。如今,在邵武、光泽、泰宁等地,虞东生的徒弟有上百人,入选邵武三角戏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陈红、贾秀娇就是他的徒弟。 “三角戏的说唱道白用的是‘土官话’和邵武方言。我原来是唱越剧的,又是浙江人,对这些不了解。”传承人陈红说,“是虞老师从动作到唱腔、说唱道白,一点点、一字一句地教我;给我讲解三角戏的地方特征,让我懂得更多三角戏的特点,表演才慢慢正规起来。” 融入现代因素 三角戏推陈出新 虞东生和徒弟合影。受访者供图 近些年,虞东生配合民研中心创新三角戏的内容、形式,融入现代因素,创新创作了《六斤四》《重回蓝天》等剧目参与到旅游产业中。在南平市第二、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上、在和平古镇戏台上、在邵武市樱花旅游节上以及云灵山漂流和帐篷节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邵武三角戏”的身影。 “由于虞东生、龚茂发(邵武傩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民间艺人的坚持,三角戏、傩舞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也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邵武市文体和旅游局文化艺术股股长王继斌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景区的居民乐于学习和表演三角戏、傩舞等非遗文化,三角戏在各旅游活动中渐露头角。创新的戏曲形式迎来商机,景区戏台表演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于当地百姓,带动当地人学习、表演非遗文化,逐渐形成了气候。 贾秀娇和她的学生们。受访者供图 在虞东生的指导下,民研中心先后传承并创作了多个三角戏剧目,在省内外各比赛中频获奖项。然而,在多元化现代文明的挤压下,三角戏也面临步履维艰的窘境。邵武民研中心主任何鸣翎表示:“戏曲表演成材难,成材率低,工资收入低,高付出和低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许多有天赋的青少年望而却步,三角戏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我现在最愁的是 ‘绝活’还没有人学。我的大儿子对学乐器一点就通,但他在供电局上班没空学。去年,我又中风了,都没力气啦。希望我早点恢复,更希望有人来找我学 ‘绝活’。”分别之际,虞东生颤抖地握着我们的手忧虑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