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八年脱贫攻坚 兴业银行挂钩帮扶点政和县脱贫“摘帽”焕新颜

2020-05-12 16:00:12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东南网5月12日讯(通讯员 刘洋 本网记者 林先昌)日前,福建省委办、省政府办发布公告,宣布包括政和县在内的6个县达到脱贫退出条件。至此,历时八年脱贫攻坚,兴业银行挂钩帮扶的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和县实现“摘帽”,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省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下一阶段将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把已脱贫但不够稳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收入略高于现行扶贫标准的边缘户确定为监测对象,实施产业、就业、社会帮扶,强化低保兜底,多措并举防止返贫致贫,真正实现稳定脱贫、发展致富。

“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兴业银行表示,下一步该行将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降、帮扶措施不减,继续全力以赴做好政和县定点扶贫工作,不断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推动政和县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真正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奔小康。

积极融入扶贫攻坚战役,“输血”“造血”并举

政和县僻处闽北、浙南交界,是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也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兴业银行列为政和县的挂钩帮扶单位。

八年来,兴业银行积极融入扶贫攻坚战役,总分联动,“输血”“造血”并举,“产业扶贫、产品扶贫、渠道扶贫、定点扶贫、教育扶贫”五大体系协同发力,持续加大对政和县的金融供给和人、财、物等方面的扶贫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兴业银行累计捐资超过4150万元用于政和县基础建设及脱贫攻坚,全力支持政和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原因,政和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2012-2014年,兴业银行累计捐资2000多万元帮扶资金为政和县城区解放街、内环路等道路综合改造项目解决了配套资金难题。仅三个月时间,县城干道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扶贫先扶智,兴业银行积极发挥教育在精准扶中的作用,支持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拔穷根”。在兴业银行800万元的捐资助力下,政和县第二实验小学于2017年顺利建成,让众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走进了心仪的教室。2019年兴业银行再次捐赠750万元扶贫款支持政和县第三实验小学建设,通过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2010年,在时任县委书记廖俊波的主导下,政和县开始打造省级开发区——同心工业园区。“要想富,先修路”。园区筹建伊始,兴业银行便给予鼎力支持,持续打造金融扶贫“兴业路”,这条路既是引“水”之渠,也是脱贫之路。

自2012年以来,兴业银行共给予福建省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6亿元的低息开发贷款,期限5年,专项用于政和经济开发区一期启动区项目开发建设。同时,兴业银行设立企业金融政和业务部,专人专岗对接服务政和县域企业,为园区建设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2016年,为减轻同心工业园区的后顾之忧,兴业银行将原贷款期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延期后的项目贷款继续执行最优惠利率。兴业银行还通过“易速贷”“连连贷”“交易贷”等中小企业专属产品,满足园区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从挂钩帮扶政和县至今年3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向政和县企业发放贷款约9.6亿元,带动当地机电、食品、竹木等产业发展,为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探索“银行+电商”的扶贫新模式

为帮助贫困地区特色产品打开销路,兴业银行还积极发挥线上渠道优势,以自有电商平台“兴业商城”为载体,挂钩扶贫点农产品,搭建“兴公益”好物专区,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探索“银行+电商”的扶贫新模式。政和县澄源乡的南山顶吊瓜专业合作社、巨峰农产品合作社、云根茶业、二五区茶业、言午茶业等5家乡镇企业,都先后登上了“兴业商城”平台进行推广销售,使政和县的优质农副产品搭上网络销售快车,直接抵达兴业银行客户手中。

经过八年奋战,经济一度处于“省尾”的政和县如今产业兴旺,县域经济连续三度蝉联福建省全省发展十佳,数据显示,2019年,政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663万元,同比增长5.7%,完成县公共财政总收入56354万元,增长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71元,同比增长9.4%。兴业银行也被政和县委、县政府授予“爱心扶贫楷模”荣誉称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