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西藏昌都解放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2020-06-15 18:01:40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东南网6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西藏昌都解放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以下是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我们都知道,昌都是西藏第一个解放的地区,70年来,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请您介绍一下昌都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昌都市政府副市长、政府新闻发言人赵明:感谢你的提问。1950年10月19日,昌都宣告解放,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高原高高飘扬。昌都的解放,奠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开启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昌都是西藏最先获得解放、最先获得翻身自由、最先获得发展进步、最先有人民政权的地方。昌都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经历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昌省市企业的无私援助下,昌都历届班子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天的昌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

一是公共服务均等取得历史性成就。解放前的昌都,可以说是百业待兴,一穷二白。解放后,党领导昌都人民进行建设,开创了西藏现代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先河,建立了西藏高原上第一个气象站、创办了第一所小学、成立了第一所邮政局等,取得了多项西藏第一的建设成就。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昌都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70年来的发展,昌都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9所,在校学生达14.7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9.75%、99.85%、100.38%、65.9%。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昌都医疗卫生机构达369个,拥有床位2765张,卫生技术人员3642人,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5.5岁提高到2019年的70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7.6%,相关指标与70年前相比均大幅提升。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有序有力。2019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47.6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1万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2.27万人,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新增城镇就业5153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0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持续加大昌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昌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能源保障体系、现代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现代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9万公里,1995年建成昌都邦达机场并先后开通了昌都至拉萨、成都、重庆、西安等四条直达航线,每周航班达到80余架次,架起了连接祖国内地的空中走廊。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实施了“光网城市”和“移动广覆盖”工程,推进了“三网”融合,开通运营4G网络,乡(镇)通光缆率、行政村通电话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市、县(区)城区宽带网络、乡(镇)邮政服务网点全覆盖,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交往交流方式。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来,昌都新型化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农牧区综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镇整体功能不断健全、承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7月全面启动了昌都旧城改造,建设内容涵盖住房、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给排水、亮化、绿化等市政民生项目,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臭”面貌,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功能形象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干净、舒适、便捷,功能齐全和独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生活场所,持续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昌都新区已于2013年4月获批成为市级昌都经开区,2018年3月获批成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20年4月,园区完成注册手续企业812家,注册资本225亿元,完成入库税收30.58亿元。其中,2019年昌都新区GDP达19.52亿元,较2016年年均增长6.4%,占全市比重连续三年超10%;完成入库税收8.77亿元,同比增长16.6%,年均增长45.9%,贡献了全市约40%的税收;工业企业总产值达4.84亿元,年均增长23.2%。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注重城乡融合,统筹推进县(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芒康曲孜卡、察雅吉塘、江达岗托、八宿然乌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四是产业培育壮大取得历史性成就。大力实施“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建设,持续抓好青稞增产、牦牛育肥、饲草料种植,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牧)户”“基地+专合组织+市场”等发展模式,新增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13家,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330家。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昌都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水电资源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重要抓手,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三江水电开发项目中在建的苏洼龙、叶巴滩、巴塘、拉哇电站正稳步推进。绿色矿业和环保工业发展加快,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芒康新型干法水泥厂、八宿海螺水泥厂进展顺利,天然饮用水、藏药和建筑建材产业快速发展。全域旅游正在加快形成,全力推动昌都茶马城、八宿然乌湖、芒康古盐田、江达岗托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国道214、317、318旅游全域化、智慧化和服务标准化、精品化。

五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1127个贫困村退出,11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有史以来第一次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

六是文化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青藏高原古文明的中心之一和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有卡若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三江流域地域文化、西藏红色文化。目前,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三大舞蹈、强巴林寺酥油花制作技艺、江达波罗木刻、芒康曲孜卡三弦舞、芒康盐田晒盐制作技艺、昌都嘎玛嘎赤绘画技艺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已建成市图书馆及11县(区)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1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

记者:按照中央部署,福建对口支援西藏的地区从“西藏江南”林芝调整到“雪域高原”昌都,请问近年来福建对口援藏工作成效如何,请着重谈下第九批福建援藏工作队的情况。

昌都市政府副市长、政府新闻发言人赵明:开展对口援藏,是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着眼于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连续25年精挑细选派出9批484名援藏干部人才先后进藏开展工作,推动受援地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长治久安、树立了“福建援藏”品牌光辉形象。按照中央部署,从2016年7月起,福建对口支援西藏的地区从“西藏江南”林芝调整到“雪域高原”昌都,并分别安排福州市对口援建八宿县、厦门市对口援建左贡县、泉州市对口援建洛隆县、漳州市及龙岩市共同对口援建边坝县。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首赴昌都,付出了卓绝努力,取得了良好业绩,开启了福建援藏工作新篇章。2019年7月,福建省第八、九批援藏工作队按计划顺利轮换交接。入藏以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治藏方略,按照闽藏两省区党委、政府和昌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发扬福建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爱拼会赢”的改革精神,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标准更高,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情倾智推动新一轮援藏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福建“十三五”援藏工作顺利推进,对口支援的八宿、左贡、洛隆、边坝四个县全部成功退出贫困县,协助昌都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帮助昌都本地青年就业创业的闽昌众创空间成功获评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左贡县工作组荣获第十六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先进集体,医疗卫生组、八宿县工作组荣获“昌都市2019年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援藏工作队员获各级各类表彰表扬奖励105人次。福建援藏工作队援助近百例大骨节病、儿童多指畸形等西藏地方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得到中央统战部肯定推广,并成为今年西藏全区消除因病致贫的典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均作了报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援藏队自觉把帮助受援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入藏以来,全体援藏队员立足各自岗位职责,实现人均挂钩帮扶1名贫困孤儿、1户以上贫困家庭,全方位参与昌都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福建援藏资金累计投入扶贫民生领域7.7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等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项目,确保了对口支援四个县贫困发生率在今年全部降至零,与西藏自治区一道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在2019年度昌都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福建对口援建的八宿县、左贡县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县区”,洛隆县获评转移就业成效显著奖,边坝县获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显著县区”。

昌都解放70周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离不开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每一批援藏干部做出的辛勤贡献。全体福建援藏队员在雪域高原牢记家乡父老重托,矢志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理念、精神、作风带到雪域高原,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昌都这个“第二故乡”建功立业、书写精彩,谱写闽昌对口支援新篇章。

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距离现在只有140多天的时间了。目前,昌都市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成就?

昌都市政府副市长、政府新闻发言人赵明:非常感谢你的提问。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距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剩140多天的时间了。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们在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贫困村退出1127个,2019年底如期实现了11县(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靶心不变,强力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脱贫成果巩固有效。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我们研究出台了《中共昌都市委员会、昌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提出了“九七七”工作思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小康社会基础。二是脱贫质量稳固提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保障水平。2020年计划投入38.32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农村公路、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脱贫质量。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5%,供水保证率达到95%。我们对全市所有农户的房屋进行了鉴定,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1.14万户房屋予以了改造。建成了98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119个行政村都已按照“一村一室两医”要求完成配套,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三是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坚持新冠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切实抓好产业项目复工复产,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89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835人增收。出台了《昌都市关于加强扶贫产业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昌都市关于规范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实现分红6639.74万元。同时,深入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积极与援昌省市、企业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天津市通过云消费扶贫已与我市签订3850万元购买协议。四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十项提升”工程,新建农村电网385个,解决和改善了51.8万人用电问题。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29个乡镇已实现通畅120个,通畅率达93%,1083个建制村已实现通畅680个,通畅率达62.8%,通达率100%。五是群众思想根本转变。正确处理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关系,2020年启动了第二轮“志智双扶”工作,实施“五个覆盖”工程,广泛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过好今生幸福生活。通过开展“志智双扶”、“四讲四爱”等一系列活动,群众的感党恩意识更浓、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贴得更近,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在即,目前进展如何?

昌都市委副秘书长、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成员胡剑弦:感谢这位记者对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的关注。根据昌都市委安排并经区党委批准,昌都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庆祝大会、凭吊革命先烈、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主题晚会、昌都解放70周年成就展、重点民生项目竣工典礼、系列慰问活动、系列文化文艺活动、招商引资洽谈会、特色产品展销会、旅游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如今正稳步开展文艺演出编排、大庆会徽会标创作设计、新歌创作、图书出版、大庆成就展布展等工作,拟定了群众游行方阵及行进式基本流程。扎实推进环境卫生、道路绿化、市场清理、市政设施维修更换等专项整治,扎实做好活动保障工作。

在区党委、政府的悉心指导下,昌都市委、市政府按照“隆重热烈、规模适度、务实节俭、安全有序、群众参与”的目标原则,认真落实筹备工作任务,责任到人,责任到点。目前,大庆活动的总体方案已优化、细化完善;文体活动及群众行进式表演等都在积极的排练中,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庆活动场馆建设、维修工程也在紧张有序进行。市委已多次召开大庆筹备工作部署动员会,对筹备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筹备工作。可以说,目前各项大庆筹备工作正有组织、有计划地快速推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