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八闽传真 > 正文

勇立潮头闯新路 奋进富美新南平

2020-07-12 09:25:56 作者:郑雨萱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施工现场 黄杰敏 摄

“武夷山”品牌矿泉水生产车间 黄杰敏 摄

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来舟工厂自动化包装生产车间  黄杰敏 摄

东南网7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通讯员 林奥 汤文娟 袁野)今年以来,南平市紧紧围绕省委对南平“四个高质量”要求,着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新基建、新经济内循环、新区搬迁红利的挖掘释放”这个南平发展的“新三线”,以绿色发展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南平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交出了逆势而进的“南平答卷”。一季度南平现代绿色农业等产业逆势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增幅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70个、推送中央新增投资储备项目344个,项目数均居全省首位;“四联四促”机制持续深化,加快发展“回归经济”,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引进深业康养等总投资超5000万元合同项目199个,去年以来项目开工转化率达77.7%,其中产业项目达八成以上。发展质量效益、区位竞争优势、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美丽中国的“南平样本”

盛夏的闽北天蓝水碧,山青地绿。

“绿”不仅是南平城市气质的关键词,也成为发展的代名词。近年来,南平市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的路径,形成以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为支撑、以“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项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的绿色发展体系。在这片2.63万平方公里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田上,以创新赋予丹山碧水更为丰富的内涵。

山区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急需的是产业支撑,如何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生态效益,南平从选准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产业入手,梳理确定重点培育发展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并不断优化升级,整链培育茶、笋竹、氟新材料等14条重点产业链,打造肉鸡饲养加工、氟新材料等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

绿色产业集聚构筑发展高地。疫情之下,南平一大批龙头企业逆势而上。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活性炭不仅是医药、食品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还是抗疫重要物资。疫情期间企业坚持保障抗疫物资生产企业的材料供给,2月至3月活性炭出货量保持高位增长。乘势而上,公司立足活性炭产业链,向健康医药、环境能源、新材料等高端领域扩展,1—5月开发医药用及食品级活性炭等高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利润同比增长40%,实现了“疫”中突进。

今年一季度,南平现代绿色农业、生物、先进制造等产业经受住了疫情“大考”,实现逆势增长。

与众多资源富集欠发达地区相同,南平面临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现有资源环境制度难以适应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绿色发展的需要。南平以机制活为引领,在全国首创武夷品牌、生态银行和水美经济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

在不断探索尝试之下,“三大创新”从单点突破转为集成叠加,激发点绿成金强劲动能。融合“三大创新”理念,浦城县莲塘镇打造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莲塘镇党委副书记余良娟告诉记者,莲塘镇借助“浦城大米”入选“武夷品牌”的契机,在核心区山桥村打造了3000亩稻田景观,同时,依托“生态银行”平台,流转整合2600亩土地,引进福建晓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集约经营,打造集观光、农耕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亩均产值由原来700多元提升为10万元。在此基础上,莲塘镇沿马莲河建设集防洪、慢道、水上游乐为一体的水美城乡项目,进一步拉开框架,打造沿岸夜经济,带动了地价增值和人气提升。资本、品牌、科技等要素导入农村,与当地生态资源相结合,打通生态产业化的转换路径。三产融合有力带动了山桥村发展,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村集体收入增长30%,成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绿色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去年省委省政府取消对山区市GDP考核后,南平市围绕打造高质量的“绿色GDP”,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制定实施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从绿色经济、绿色效益、绿色创新、绿色生态、绿色生活五个方面入手,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地从注重总量、增速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着力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以往考核不同,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设置了64个考核指标,重点考核10个县(市、区)和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内容更为系统全面,生产、生活、生态齐头并进,质量要求贯穿整个体系。此外,我们还会针对各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不同情况,设置个性化指标。”市委改革办负责人说,考核评价体系将引导各地从全市七大绿色产业中,选准做优与资源禀赋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回归经济、夜间经济等四大经济。

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南平实现“三生融合”发展。去年全市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84.5%,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90.7%。未来将以更高的标准,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链、产业链、创新链,实现产业结构更优、经济形态更绿、发展质量更高。

闽铝轻量化项目 黄杰敏 摄

中国白茶城项目 黄杰敏 摄

武夷新区核心区 黄杰敏 摄

“新三线”带来新机遇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变革催生新机遇。南平从实际出发,围绕落实省委“四个高质量”要求,聚焦新基建、新经济内循环、新区搬迁红利的挖掘释放“新三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武夷新区,商汤科技智能视觉AI开放创新平台已完成部署和搭建,填补了我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方面的空白。“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核心算法,能够提供每秒3500万亿次的算力和同时段2万路的视图多维度解析能力,可为2000家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 商汤东南(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郑文侃说,平台不仅可以根据南平市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智能视觉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安防、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旅游等新业态,还可以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以商汤、浪潮、华为为代表的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落地,南平迎来产业发展新机遇。“新基建项目不仅是南平稳投资、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抓手,更是着眼长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南平市领导说,全市将围绕5G、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推动武夷新区、延平区等核心功能区先期布局新基建产业。目前已谋划数字新基建项目73个,总投资289亿元,其中年内可开工项目48个,总投资9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5亿元。

行政中心搬迁后,地级市所在地带来的虹吸效应显现,实现人才、物流、资金、信息集聚,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在福建省闽铝轻量化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员工正在抓紧生产快递物流车厢。“行政中心搬迁后,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特别是大型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引进‘三通一达’等核心物流公司,对于我们研发和生产物流车厢的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司董事长范永达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与顺丰及“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以及东方驿站、上海吉旗等物流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园区内巨电新能源、海源新材料、正新轮胎等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不断完善供应链产业链,预计今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将提升到50%,全年产值可实现翻两番。

抓住行政中心搬迁的历史机遇,南平市充分挖掘释放新区搬迁红利,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务虚研讨成果转化,加快布局一批市政设施、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和基础服务设施。

在新旧城区交汇处,武夷新区体育中心主体砼结构全面封顶。作为南平目前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中心建成后将承接2022年第十七届省运会,成为城市运动、会展、培训、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场所。

作为全省100个“重中之重”项目之一,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正在进行线上工程施工。“这条轨道交通既是承载高铁旅客、沿线产业组团和居民出行的交通线,又是一条展示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的旅游观光专线,对提高武夷山品牌效应、完善旅游集散通道、助推大武夷旅游创新发展意义重大。”福建南平武夷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正全速推进建设,预计将于年底试运行。

抢抓宏观政策窗口期,紧盯“新三线”,南平谋划一批引领性、先导性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五个一批”项目滚动接续。目前,已谋划“两新一重”、南平中心城市发展年内可开工重大项目430个,当年计划投资268亿元。

绿色发展的“红色引擎”

作为“南平机制”发源地,南平深化“高位嫁接”理念,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创新探索机关联乡村促振兴、联社区促治理、联企业促发展、联商会促回归“四联四促”机制。直面新时代发展之问,一批批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共同书写“重视基层、支持基层、服务基层”的“南平答卷”。

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处处可见机关党员干部们奔忙的身影。炎炎夏日,政和县东山村成了不少游客的消暑休闲胜地。在云谷鹊桥景点旁,村民许达贵开的栈桥人家农家乐生意红火。他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门口做特色菜、卖土特产,一年能够增收3万多元,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东山村的巨变,源于南平市委办公室第四支部与东山村党支部的结对共建。东山村前接大风山,背靠念山梯田,原先村民仅靠笋竹、锥栗等传统产业,收入微薄。同样是“靠山吃山”,机关党员干部们“吃法”不同,为东山村高标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导入城市资源,走农旅结合道路。为了打响东山旅游品牌,村里引入青岛龙头企业,打造长达300多米的玻璃悬索桥“云谷鹊桥”,不仅串联起多个景区,还带动民宿、农家乐、婚纱摄影等产业发展,2019年吸引游客41万人次。

按照“党群机关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产业村”原则,南平市精心筛选市县乡1695个有较强战斗力、执行力的机关党组织与全市1635个村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共建。通过“机关联乡村”,机关党员在下基层中转作风、接地气、长才干,也把机关的理念、思路、作风带到乡村,在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中,既让机关党员的服务更精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省两会期间,南平“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按照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的要求,南平持续深化拓展,将“机关联乡村”进一步向“机关联社区”“机关联企业”“机关联商会”延伸。

为破解山区市创新动能缺乏、思维视野局限、人才难以聚集等发展瓶颈,今年以来,南平市把“回归经济”摆上重要位置,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机关联商会,党建促回归”活动。首批8名回归专员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福厦漳泉等4个区域,联络服务14个异地南平商会和香港南平联谊总会、澳门南平联谊会,既加强商会党建,又助推“回归经济”。

机关干部力量下沉联系服务商会,借助异地商会力量,通过加强感情联络、信息共享互通,激发在外乡贤和客商回乡创业热情,促进总部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助推了南平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浦城县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就年产200万平方米真空玻璃生产、大米深加工、山茶油深加工、中药材基地建设等项目签订了意向投资协议。“这一次上海产业中心与我们县里合作,回归专员与上海方面前期的对接和准备起到了关键作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国忠说。浦城是人才资源输出大县,目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3万余人,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商会遍布北京、上海、广东、厦门、福州、义乌等地。浦城县深化“机关联商会、党建促回归”机制,选派5名回归专员分别前往上海、广东等地,对接当地党组织开展合作、对接、招商、推介工作。此外,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织18个机关党组织与6个异地商会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双向互动联络机制,通过走访、座谈会、考察调研等形式互推互荐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全力促进项目回迁、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浦城共引进大水口旅游度假区、喜马拉雅有声城等回归项目43个,总投资约22亿元。

“‘四联四促’新机制,作为新时期‘四下基层’的新载体、‘南平机制’的深化版,不变的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的本质,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突破,从过去的单人选派到现在的组织结对,以党建为引领,帮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推动新南平高质量发展。”南平市委组织部领导说。以基层为主战场,在一线担当作为,“红色力量”守初心、担使命,擎起发展大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一场场硬仗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展现作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