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71年来7月首次无台风 与高温暴雨天气有关吗?

2020-07-30 11:47:34 来源:东南网综合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

东南网7月30日讯 7月已接近尾声。往年7月是福建的台风季,但今年的台风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本月“空台”已成定局,这是71年来7月首次出现台风“空窗期”。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今年7月“零台风”?暴雨、高温天气跟今年7月“空台”有关吗?后期台风活动趋势如何?

罕见!今年现1949年来首次7月“空台”

从常年来看,每年5—6月的雨季结束之后,7月福建就进入了台风季。7、8、9这三个月是台风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福建7月份没有受到台风影响,这并不少见,但是,整个7月西太平洋和南海洋面上没有台风生成,实属罕见。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根据台风大数据系统统计发现,1949年至2019年7月共有292个台风生成,年平均生成台风4.1个;其中登陆台风132个,平均登陆台风1.9个。生成最多年份为1967,1971,1994,2017年(8个);生成最少年份为1954,1957,1985,1998年(1个)。

与历史平均值相比,今年1至7月只有“黄蜂”和“鹦鹉”2个台风生成,为1949年以来前7个月生成台风第二少的年份。

截至7月29日,距离上一个台风“鹦鹉”生成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经沉寂了超过40天。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黄志刚介绍,71年来7月首次无台风已成定局。

今年台风为何如此“难产”?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为何今年台风如此不活跃?专家表示,台风生成首先需要温暖的洋面,能够为台风发展提供能量。此外,上升气流、足够的地转偏向力、副热带高压等因素也是台风顺利生成的重要条件。

黄志刚介绍,今年7月“空台”实属罕见。原因在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异常,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强,使得台风生成的源地——菲律宾以东的热带洋面以及我国的南海上热带对流云团发展受到抑制,台风很难发展起来。

梅雨强的年份与台风少有关系吗?

今年副热带高压长期偏强、偏南,不仅使得其控制中心台风少,也使得江南等地入梅偏早和梅雨“暴力”。

6月以来,南方遭遇9轮强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暴力梅”,降雨异常偏多,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位,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

专家表示,副高强盛与厄尔尼诺不无关联。2019年秋季经历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偏暖,导致副高偏强,副高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明显偏强。

目前,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均已出梅,意味着今年梅雨季接近尾声。不过未来一段降雨仍不停歇,相关部门及公众仍需密切关注雨情和汛情变化,不可放松警惕。

华南多地高温与台风少有关系吗?

由于副高偏强,且基本稳定控制着华南一带,从6月以来,华南许多地方就热到发晕。截至7月23日,福州已出现33个高温日,海口也是热不停,已出现40个高温日。

专家分析,一直到7月底,华南的高温闷热天气都将持续。虽然副高可能出现阶段性北抬,但对华南的高温缓解作用不大。若想“灭火”,只能期待一场台风或一场妥妥的透雨。

未来10天将有1-2个台风生成

如果7月没有台风生成,这也并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台风活动会趋弱,也不排除海洋积蓄能量“憋劲儿”待发。

统计分析表明,8月为台风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历史平均有5.7个台风生成,其中生成数最多的是1960和1966年(10个),生成最少的是2014年(1个)。最新的数值模式预测,前期持续偏南的副热带高压即将在本月底北抬,随后赤道辐合带和季风槽开始活跃,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活动逐渐活跃,预计将有1-2个台风生成。

目前,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就有一个热带低压系统正在发展中,它的云系和风场正在整合调整,有形成台风的趋势。接下来,这个低压系统会进入南海,至于未来它是否能增强成为台风,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分析研判。

未来几天福建将迎来雨水天气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8月1日08时-2日08时)(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目前,副热带高压正西进北抬,福建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受偏东气流的影响,未来三天仍然是晴热天气,但水汽比较多,天气不稳定,山区特别是迎风面,易发生午后雷阵雨,局地可能出现大雨或者暴雨量级的短时强降雨,提醒公众出行要特别注意。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天气网、福建日报、福州日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