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老歌新唱,古老歌册“东山再起”

2020-08-14 18:02: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陈惠华

新创歌册 唱响东山

东山歌册传习所的演唱者在东山风动石景区演唱歌册。受访者供图

进入新世纪,东山歌册这朵闽南地方曲艺奇葩获得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关爱,再展风采。

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7月,蔡婉香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弘扬这一宝贵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艺术,东山县将歌册列为地方曲艺重点保护项目,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歌册唱本和流散于社会的口头作品。在继承、弘扬传统曲目的同时,“老歌新唱”成为东山发展歌册艺术的主要方向。“我们不仅要保留历史传统剧本的传唱风味,更要注重新编现代歌册的创新、传承,并结合党和政府各时期中心工作,以歌册的形式进行编制,使上级的精神更容易传达给群众,在广泛传唱的同时达到宣教、动员的效果。”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黄春慧说。

现代的东山歌册,在唱的基础上加入了肢体动作表演形式。受访者供图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优秀的新歌册层出不穷。2014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如东编撰了一曲通俗易懂的歌册《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沈舜友先后创作出版了长达25万字的东山歌册《玉二妈传奇(上、下集)》和30多万字的《黄道周(上、下集)》等作品。2018年,在谷文昌诞辰103周年之际,沈舜友深入镇村基层采风,搜集整理谷文昌1958年至1963年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根治风沙造福一方的感人故事素材,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创作出《木麻黄——文昌树》《谷文昌:阵阵饭香番薯宴》等合计近一万字的七言诗句歌册,将谷公的功绩和东山人民的感怀永远镌刻在歌册唱本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歌册已成为东山精神文明建设的活跃载体,我们活用非遗,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人们的心田。”游明元说。

东山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为东山歌册的传唱和传承奠定了文化基础。在东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图书馆等部门的组织下,东山文艺工作者和歌册传承人编创了《祖训家风》《道德·楷模》《东山十八景》《颂劳模》《双拥共建》等30多本新歌册,它们弘扬谷文昌精神,歌唱魅力新东山,在群众中逐渐传唱开来。

黄春慧(右四)时常参加歌册进校园活动。受访者供图

东山县文化部门还组织全县城镇、农村、渔区的民间老艺人开展带头演唱东山歌册,做好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歌手。东山歌册的传承人还挑选了一批适合学生的歌册,编成校本课程用于教学,定期走进学校,教中小学生们唱歌册。2015年,东山歌册已在东山县大部分学校普及。

“东山歌册属于民间文化,接地气、讲实用,具有生命力和传播力。它通过诗歌曲艺的领域把主流价值观融入民众生活中,对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游明元说。

东山歌册的传承人受邀参加曲目表演和学术交流。受访者供图

如今,东山县现有歌册传习中心7个,经常参与和组织传唱活动的有150多人。东山歌册还常到广东潮汕地区进行学术交流,甚至走出国门在新加坡等地一展闽南文化瑰宝的风采。如今,喜欢歌册的听众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人慕名来到东山学唱歌册。“传承,不一定只在东山,只要喜欢歌册的人,都可以是东山歌册的传承人。”蔡婉香说道。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