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味之上,更有琅琅书声
2020-08-19 09:42: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吴恩儿
藏天园集市吸引了不少寿山石爱好者。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摄 在家长鼓励下,小朋友参加夜读朗诵。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摄 东南网8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文/图)说起夜市,你会想起什么?烤串?臭豆腐?还是其他美食?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夜市主要是大快朵颐的地方。但除了美食,在夜晚的城市街头,人们还可以遇见什么? 这个夏天,夜色下的千年闽都又多了一道道风景——星罗棋布的夜市里,除了浓浓的烟火味,更飘出琅琅的读书声。文化,正在成为福州夜生活的一大特色。 传统文化浸染社区空间 沿着朱紫坊,安泰河静静地流淌。周末的晚上,沿河的小路化身为文创集市。从非遗产品到互动体验,集市里琳琅满目,充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味。 福建雪箇书院的壶翁和王锦闽等人在集市里有个摊位,或画或写,现场创作书画作品。他们的特色在于,用的是最具中国文人特色的扇面,包括纸扇和绢本团扇。这些作品售价从30元到50元不等。“我们在这里创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壶翁说。 在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儒林郎朱敏中、朝请大夫朱敏元、南安令朱敏修等兄弟四人居住于此地,兄弟皆登仕途朱紫盈门,这条街坊从此取名朱紫坊。自古以来,朱紫坊街区就是福州文化教育机构集中之处,从宋代至清末,这个街区先后设有3间孔庙、2间县学、2座县衙和1座府学院署。今天,在朱紫坊逛夜市的人们如果运气够好,还能透过大门上的缝隙,一窥国保单位萨镇冰故居的内景。 7月31日晚,我省首个沉浸式体验文化夜市——位于福州西湖畔的藏天园集市火热开市。集市以“传承文化、玩趣国潮”为主题,不仅开设摊位展示、售卖传统工艺品,还设置了特色美食区、文创区、游戏区、休息品鉴区等,让市民和游客可以进行多种互动体验。福州评话、伬唱、闽剧折子戏、皮影戏等非遗展演也不定期进行。 经营寿山石的林炳洪在藏天园也申请了一个摊位。“相较于寿山石专业市场,夜市的顾客不一定是专业的玩家。很多人饭后散步,顺便逛一逛,对我来说是增加了生意,于他们则是增加了接触、了解寿山石的机会。” 在福州最负盛名的东街口商圈,江西人周瑞根在东百中心的夜市里和人合伙摆了一个摊位。他卖的是毛笔,合伙人卖建盏。相对其他夜市,这里因为人流量更大,摊位费相对较高。忙着招呼客人,周瑞根一个晚上都顾不上喝几口水:“生意还不错,毕竟福州人比较有文化,对毛笔有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