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频道 > 时政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决定
2020-08-24 07:50:43 来源:福建日报
    

(二○二○年八月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1.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来闽考察时,亲自擘画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我省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取得重要成果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我们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使命。这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征程中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八闽大地的深厚感情,极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把对习近平总书记无比爱戴之情转化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强大动力,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

2.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既是重大发展任务、又是重大政治任务,既是福建必须担负起的重大历史责任、又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记肩负使命、扛起重大责任、把握重大机遇,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鲜明主线和重大战略,乘势而上、不懈奋斗,以更加扎实成效彰显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越性。

3.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还要走很长的路,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是充分彰显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展超越,是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超越,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经济高素质和生态高颜值的发展超越,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超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发展超越。我们要始终保持坚韧的定力和毅力,科学谋划新的目标和举措,突出发挥比较优势,补齐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短板,一届接着一届、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新的目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准确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

4.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方面超越,不断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努力谱写新时代新福建新篇章,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5.主要目标。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省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展现崭新局面。

到2025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国家创新型省份格局基本形成,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到2030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显著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迈上新水平;国家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态优势巩固提升;省域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到2035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省份;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居民收入达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美丽福建基本建成;基本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

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6.推动科技创新超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改革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推进以高技术企业成长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激励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业绩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健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科研储备和支持体系。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沿福厦泉轴线打造科技创新走廊、沿海科技创新产业带。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和省创新研究院。全面推进实施“智能一代”等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深入实施企业技改专项行动,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实现“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

7.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超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实施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新兴产业、数字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万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冶金、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壮大若干新的主导产业。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程,布局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建设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增质。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8.推动经济内生动力超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建设新一代高性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加快垃圾分类及处置。加快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补短板工程,加大综合交通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物流枢纽、海铁联运等投资建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优化市场供给,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9.推动民生社会事业超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突出调高、扩中、提低“三轮驱动”,实施城镇职工、农民、困难群体、高端人才“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构建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促进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补齐人才、床位等医疗卫生领域的短板,推动“三医联动”向“全联”“深动”发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0.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超越。以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为抓手,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山海联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提升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持续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要改革。谋划一批县域城市改造提升项目。加快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加大扶持和增强内生动力并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11.推动对外开放超越。充分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参与“陆海空天能网”建设,深入实施“丝路海运”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推进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加强改革系统集成,适时推动扩区建设。推进外贸市场多元拓展,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化“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

1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超越。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全面加强生态省建设。突出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制度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一体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突出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13.推动文化软实力超越。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铸魂育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着力延续文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着力融合传播,加快融媒体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着力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文艺高峰工程和影视繁荣创作计划,加快核心领域文化产业发展。

14.推动社会治理效能超越。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以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重大风险为着力点,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及暴恐犯罪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基础防范和源头管控水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四门四访”等。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四、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

15.深化经济领域融合。完善闽台共赢发展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优势产业对接,促进闽台企业共同研发、共建标准、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发挥厦门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降低台企市场准入门槛。深入推进闽台区域合作,加快涉台园区建设,支持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率先融合。推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深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

16.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加快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做大“小三通”黄金水道,支持发展海铁多式联运,推进闽台海空航线与“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及中欧班列对接。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拓展电子商务、云端服务等新领域应用,持续推进在闽台胞通讯资费优惠政策落实。

17.深化社会领域融合。坚持“非禁即享”,推进各项惠台政策落地,进一步研究更多促进台湾同胞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享受同等待遇新举措,逐步为台湾同胞在闽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建设数字“第一家园”对台一体化服务平台。健全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市场机制,更好吸引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发展。持续推进台湾职业技能资格采认,优化服务支持体系。

18.深化文化领域融合。深化民间基层交流,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妈祖文化论坛、海峡西岸文博会等品牌活动,持续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拓展文化交流领域,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更好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五、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确保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各项工作落深落细落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重要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具体部署,按照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9.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坚定自觉把“两个维护”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扎根在思想深处、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中,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作为整体深入学习,用好《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鲜活教材,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20.发扬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要知重负重、迎难而上,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深入开展突破“难、硬、重、新”工作行动,全力破解当前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年难啃的“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的重点工作、重大改革创新突破点。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1.持续改进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施工队长”,坚持人民至上,立足实际、把握实质、拿出实招、务求实效,以细化的目标、实化的任务、硬化的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持续为基层减负。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担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夺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新胜利,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林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