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一座“百草园”,五十载闽南蛇伤疗法传承路

2020-11-17 07:41: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刘玮 卢超颖
作为厦门市唯一的闽南蛇伤疗法非遗传承人、知名的蛇伤医师,同时也是闽南蛇伤疗法青草药园的创建人,李良赞一生致力于救治蛇伤病患,救死扶伤,治愈患者无数。而今年岁渐长,李良赞将衣钵传递给儿子李芳远,自己更是积极开堂讲学,传授传统蛇伤疗法。

潜心研究疗法 

仁心仁术积德行善

许多闽南常见的毒蛇,李良赞都曾养过。受访对象供图

“有人的地方就有蛇,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而老鼠是蛇的主食,所以人到哪,哪就有蛇。”研究蛇伤,少不得要对蛇进行全方位了解。

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为了解各种毒蛇的生活习性和蛇毒的特性,这些厦门常见的毒蛇,李良赞都曾养过。

捕来的蛇,李良赞悉数养着,观察它们的行动,研究它们的习性。经过数年观察,他发现,毒蛇在晚上八点前外出捕猎,此时分泌毒液较多;八点之后,因捕猎有所消耗,毒蛇的毒液会减少,毒性也会有所减弱。根据这个发现,问诊时他都会询问病患毒蛇的外观和被毒蛇咬伤的时间,以此判断病患蛇毒的严重程度,对症下药。

蛇伤一般分为血功能蛇伤、神经系统蛇伤、混合型蛇伤等,病情大多突发、危重,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被蛇咬伤的病人心理压力巨大,在这种时候,病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李良赞的身上。

李良赞(左一)和同安的一位民间蛇医互相探讨。 受访对象供图

“看诊时,必须先安抚病人。因为蛇毒进入体内,如果情绪激动,蛇毒会更快地随着血液流遍全身。”据李良赞介绍,蛇伤前期的非药物治疗尤为关键,“一防二救三治疗,一扎二洗三排毒。”是李良赞的从医秘诀,也是闽南传统蛇伤疗法的精髓。他认为,预防胜过急救,急救胜过治疗。

“如果被蛇咬伤,在第一时间用布条类、手巾等带状物品在距伤口5-10cm处的肢体结扎捆绑,再用利刃顺着肌肉走向把伤口切开,切口为一个大米的深度、一个大米的长度,然后用清水清洗伤口,不仅能把毒血和残牙冲掉还可以消肿止痛,如此通过自救来延缓蛇毒的侵害,再及时送医治疗。” 

一手建起百草园

致力蛇伤疗法传承

李良赞每天都要在青草园里浇水、除草、抓虫。 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2010年,闽南蛇伤疗法青草药园被列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海沧的两处闽南蛇伤疗法青草药园,就是由李良赞一手搭建的。

除草、浇水、抓虫……李良赞每天都要在园子里呆上半天,拾掇拾掇他的草药。

“当时就是想找个地方种种这些蛇药,不用每次都到山里找”,李良赞说,种植草药有许多讲究,并不像种菜一样看起来那么简单。许多草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对土壤的酸碱度、阳光照射等要求也各不相同,而且大多草药遭遇虫害时不能用农药,否则药效都会因此改变,所以只能徒手抓虫。

李良赞在青草园里将现摘的草药捣烂制药。 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200多平的青草园里,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田基黄、白花蛇舌草、白叶藤、地了草、两面针、青木香、鬼针草、黄药子等八、九十种在山区和农村随处可见的青草药,基本都是李良赞从不同的大山里移植而来。这些随处可见的鲜草药,大多都是治疗蛇伤的“特效药”。加工方法却很简单,只要洗净、捣烂取汁,方便快捷,大大增加蛇伤的救治率。不仅如此,对药理药性掌握日渐纯熟的李良赞还自己研制出独家的蛇伤膏,药效更是立竿见影,救治了许多蛇伤患者。

青草药园里也有不少其他药用的草药。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现在很少人愿意学蛇医,因为这个行业赚不了钱。当年同门的师兄弟早已转行,只有我做到了现在。”李良赞透露出自己对闽南传统蛇伤治疗技艺未来的担忧。但是,随着公园及绿地不断增多,居民遭遇毒蛇的概率也会提高。而闽南蛇伤疗法便捷、高效、成本低的优点,仍然是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所以,现年68岁的李良赞仍在坚守着这门古老传统的技艺。

现场指导教学来自同安的学生。受访对象供图

平时,李良赞会带着前来青草园的大人、孩子们认认这些青草药,希望借此激发大家的兴趣,让“闽南蛇伤疗法”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不仅如此,在李良赞的影响和指导下,儿子李芳远如今放弃了高薪收入的工作,子承父业成为了海沧中草药传习中心的法人,并致力于传习闽南传统蛇伤疗法和青草药研究。在李芳远看来,每个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印记元素,在他们家,传统蛇伤疗法和这把青草药就是家学的符号象征,也是引以为豪的文化底蕴,在未来也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